(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463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D空中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C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空中云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与二氧化碳浓度无关。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读图完成

2、23题。2亲临海滨地区体验海陆风,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海滨城市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B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内地方向飘起C. 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D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作用3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A23时 B67时C1415时D2122时2.B3.D第2题,海滨城市白天吹海风,气流湿润,多出现云、雨和雾;夜晚吹陆风,气流干燥,以晴朗天气为主;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海洋方向飘起;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效果。第3题,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即大陆气温相对降低、气压升高,海洋气温相对升高、气压降低的时候,即陆地

3、气压大于海洋的时刻。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46题。4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A. a Bb Cc Dd5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的原动力会()A增大 B先小后大C减小 D先大后小6关于图中A点和B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B处风力大于A处BB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处C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4.C5.A6.A第4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读图可知,a为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d为摩擦力。第5题,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两地热力环

4、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气压差异增大,则气压梯度力增大。第6题,B处等压线较A处密集,风力较大,B处水平气压梯度大于A处;图示为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AB两处地转偏向力都与等压线斜交。7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B_C_D_(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是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总辐射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原理分析其原因是_。(4)图乙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

5、断理由是_。解析第(1)题,图中字母含义主要看箭头从哪指出,图中A箭头从太阳指出为太阳辐射;B箭头从地面指出为地面辐射;C从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D从太阳指出,经云层反射到大气中,为反射。 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为字母B;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字母C)过程增强有关。 第(3)题,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多;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总辐射少。 第(4)题,图中曲线昼夜温差小,为阴天,原因是阴天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夜间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小。答案(

6、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反射(2)BC(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晴朗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弱(4)阴天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等级过关练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地理现象与拉萨大气运动原理相同的是()A城郊环流 B副热带高气压C昆明四季如春 D温室大棚9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 夜晚迅速降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凝结成雨8.A9.C第8题,城市气温高,空气向上运动

7、,地表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农郊地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在地面形成高压中心,在高空形成低压,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即城郊环流,与拉萨山谷风形成的原理相同。第9题,河谷地区,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山坡温度高于谷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故白天谷地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011题。10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1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10.C11.D第10题,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根据我国北方某特

8、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第11题,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结合图示箭头方面,图D箭头方向符合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符合城郊间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213题。1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 PN ,则O点风向为()A或 B或C或 D或1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可推知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因是北半球,所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若是

9、近地面,则偏转为风向;若为高空,则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第13题,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若在北半球则为风向,若在南半球则为风向。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乙地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判断理由是_。(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

10、 D电子厂 (7)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白天/黑夜)。解析第(1)题,根据上凸为高下凸为低的原理,图中乙丁为高压,甲丙为低压,高空的气压值低于近地面,据此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第(2)题,图中乙丁为高压,甲丙为低压,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因此,图上环流模式为乙甲丁丙乙。第(3)题,甲、乙两地中,甲为上升气流,故甲的气温较高。第(4)题,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为上升气流,为低压气旋天气,多阴雨,乙地为下沉气流,难以成云致雨,一般多晴朗天气,由于甲地多阴雨天气,白天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11、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而夜晚有云,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晴天情况相反。由于甲多阴雨乙多晴天,故甲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第(5)题,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最终风向为东北风,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形势相反,则丙、丁之间的风向为西南风。第(6)题,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由于郊区气温低,应为下沉气流所在地,则乙表示郊区。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由于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往城市,为避免二次污染,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有大气污染的火力发电厂,选B。第(7)题,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风从乙地吹向甲,也就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白天。答案(1)乙、甲、丁、丙(2)如图(3)甲(4)阴雨天气晴朗天气甲白天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晴天少,而夜晚有云,大气的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5)东北风西南风(6)乙B(7)白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