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22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方针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亲历科学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问题。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过程方法从自然和社会科学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1态度情感能对周围的常见现象产生好奇的心理。2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内容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一引入活动:1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三个插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秘的好奇心。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问

2、题多。观察“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秋天里书页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插图。小组讨论“关于电视的若干个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电视机的问题活动,训练学生学问题的方法和意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内容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二吹纸片:1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说出这个活动的现象和空气的流动有关系,允许学生对此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二吹乒乓球1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气。2这个实验大概要1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选择在课上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3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在乒乓球下面放一个盆,使球掉到盆里,避免学生四处找球。

3、学生在此活动进行的时候可分组完成,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总结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教师不必要纠缠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本活动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认识这个有趣的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不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现象的原理。板书设计 亲历科学1 回答课本上的三个问题2 “吹纸片”猜测、交流。3 吹乒乓球,解释道理。教学随笔本课内容是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导入课。教材引用了大量的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活动。学生在进行活动之前的预测和进行活动以后的结果出入很大。从而,引起了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活动时课堂气氛很活跃。2、认识自己课

4、题认识自己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本课概述作为本学期的起始课,通过“记下现在的我”和“仔细观察找特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来认识自己。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不是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精确的长度等知识:初步学习规范的使用工具。从本课的学习,可以发现我们教材的特点:教学的开放性,课内与课外的打通,使得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变得模湖起来。如,画轮廓、在轮廓上记录每年的成长。激发趣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能用科学术语说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3、情感目标: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

5、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教学重点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信事物的显特征。2、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其本部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四: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身体的各部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五、教学支持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记。材料易得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详细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实施步骤学习行为心理和思维过程设计思路及点评导入新课谈话板书课题要认识自己的身体,首先就要看到身体的外形。积极发言,说出看到自己外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

6、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准备指导认识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讨论、表达。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实验测量自己的身体。联想起已有的经验。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学习提问题板书指导读图我想知道的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身体的轮廓图。观察。回答出:应当怎样做?有效地促进方案趋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在教师的指引导下迸发。指导提问要求:联系自己的经验,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怎样做”或“怎能样画”的方式来,写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问题。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指导交流课间交流鼓励几名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方法。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站到

7、教室前面发言。有的学生可能对问题进行评价。有的可能进行自动交流。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和交流,可以使不成熟的想法逐步成熟。培养信息交流的意识。课堂交流方法越多越好。刘红:我们组有四种方法看到自己的外形,一是在一面大镜子前照镜妇的方法;二是自己躺在沙滩上,起来后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外形;三是自己躺在雪地上,起来后可以看到自己的外形了;四是躺在一张大纸上,请人把自己的身体画下来。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发现优秀小组。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并让获胜的小级介绍经验。小组成员积级讨论。各小组争先发言。四小组认为照子的方法不好,如果人离开了镜子不就看不到身体的外形了吗?有比较好的是一个人躺在地上别人用一根毛线把他的身体一

8、点一点围起来,再把毛线固定好,也能看到身体的外形。表现自己,争取小组好成绩。表现小组集体满足成功感。激发兴趣。增强集体意识。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呈现活动内容实验一:用简单实用的方法画轮廓图。学生跃跃欲试做。好奇、兴奋。感悟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做科学记录。测量适时纠正、正确指导是活动中十分需要的,也是活动能否达到目的的保障。有的小组由于材料准备的不充分,轮廓画的不成功。一定要把画笔和纸垂直,尽可能贴紧身体,否则画出的图失真了,更失去了观察和测量的意义。通过实际验证,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课堂交流检查结果争着汇报实验结果。个别实验结果与别人不同的学生、又自觉重做。希望得到表扬。让

9、每个学生到成功的快乐。引导问题对身体轮廓,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迅速问题。身体各部分叫做什么?每个人的身体有什么不同?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会改变,哪些不会改变?大家已经识意识到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定性到定量。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尝试解释引导学生明确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在明确身体各部分的同时让同学找出同学间各部分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尝试科学探究板书讲述人体分头、颈、躯干、四肢。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人体哪些特征会改变哪些不会改变。并做好每一步的记录。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这就是我让同学充分说出讨论结果。指纹、双眼皮、酒窝、疤痕、胎记等

10、不会改变。高矮、胖瘦、头发长短、指甲等会改变。体现交流产快乐。明确研究内容与方式。探索活动一、一幅标有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到数据的人体外形轮廓图展现出来,请学生辨认。二、再加上眼睛、嘴巴等外形特征让学生观察。学生认识观察。使本课的内容得到延伸。谈话谈一谈指纹的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结束讲述总结本课活动情况。表扬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对本课的学习及老师的表扬表示满意。感到兴奋,体验成功。留给学生的是更富有引吸力的探求,而不是圆满的句号。教师自评:首先认真研究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编写意图,理解教材对教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感到对本课书的设计基本是成功的

11、。 本课自感不足的地方是学生用画身体外形轮廓图的时间太长。3、寻找动物和植物课 题寻找动物和植物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本课概述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关于训练感官认识事物,是融入知识教学和探究能力培养之中。寻找身边的动物这个活动适合在比较开阔的环境下实施。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选择野外活动基地不要太大,要在教师视野之内。寻找动物与植物这种课是在传统自然课基础上的发展,科学课这一课的教学应注重探究方法的训练,制定计划、记录卡、第一次写观告,这都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用“在-地方”、“用-方法”,这是语言训练的内容,体现我们教材注重学科关联性的特点。激发趣兴和求

12、知欲。二、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综合认识同一种物体的特点。能分别对自己感兴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记录。2、情感目标:能把自己看到的支票物给别人看,还能关注别人看到了什么。在观察动物和植物时能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教学重点1、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刚接触科学课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五、教学支持 记录表、放大镜、材料易得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详细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实施步骤学习行为心理和思维过程设计思路及点评导入新课谈话板书课题我们周围有哪些动物和植物?积极发言,说出自己身

13、边的各种动物、植物。展示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学习准备指导搜集认识各种动物、植物。检阅、搜集。丰富感性认识为课中学习做准备。观察准备活动前制定计划。小组内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学生在对动植物时进行发散性提问,同时把问题记录下来。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每小组带上观察的材料。观察动物、植物特行征,产生什么问题,并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强调,观察时不能打扰小动物的正常生活,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教师应注意进行方法提示,引导学生做出规范的书面材料。在寻找动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发了一些动植物的有趣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用文字描述记录下来。小组汇总整理观察记录。填写记录卡。让学生充分领畴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汇报交流交流鼓励每个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说出自己发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