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20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分工合作研究报告(新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临溪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众所周知,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配合,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偏差,前者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后者则相反,被一定程度的矮化。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审视自身,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家校合作是协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竞争与合作、新科技革命、转变与跨越的时代,面对学校教育的理想与挑战,思考家庭教育与民族未

2、来的关系,再看看今日儿童的现状,学校单方面已无力应对,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这种努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学校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而且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形不成教育的合力,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对学校的现状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校招收的学生有本地生,也有不少外地借读生。在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

3、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误区。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某某家长说了,孩子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本事;孩子的学习就应该由老师管,否则我们上学干吗呀;当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就是几巴掌;当孩子在校内与同学发生了摩擦,放学后,家长堵在校门口,厉斥当事学生,为自家孩子出气;也有些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头头是道儿,回家后依旧不管孩子,特别是外地借读生的家长,他们多以做小买卖为生,精力上确实达不到,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老师们的服务意识还不够,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学校的实

4、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二)家校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业设计,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我们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如果课程改革的实施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将很难顺利进行。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以往有了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作业多了。家长就不理解了,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便叫学生10遍20遍的抄写生字。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按课改理念全面评价学生,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成绩论成

5、败,以成绩论英雄,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面对这种现象学生必须本着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愿望,主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三)家校合作是我校客观现实的需要。“望子成龙”的愿望使家长有和学校开展同步合作的强烈意向。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胜于其他事情,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在我校本届新生入学调查问卷上,100%的家长都表示自己对孩子十分关注,这种“关注”是开展家校教育共同体研究的良好基础。然而这些关注又只是心理上的一种迫切和渴望。由于我校地处朝天贫困山区,是一所全员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632人,留守儿童311人,占49%,单亲在外务工的232人,

6、双亲在外务工的79人。有的长年在外,一年才回一次家,有的几年才回一次家。这明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因素。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 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家庭教育也是核心,可是对于我校的现实状况家长有迫切的希望而家校合作却又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与学校同步协力,这是当代的家长所必须做到的。只有家校合作,同步协力,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7、(四)家校合作是家庭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很多家长以子女为生活中心,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由于教育不当导致悲剧时有发生。教师则不同,更能从职业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对待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恰恰能够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同时家长和教师这两个权威能够合作并态度一致,为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二、课题的界定1、课题的内涵:家校合作,就是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她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

8、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他的这段话强调了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不单是老师和学生的学校,同样也是家长的学校,家长不认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才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孩子的发展,没有家校的合作,也没有学生的发展。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家校合作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

9、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2、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老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通过学校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增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最终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达到教育的统一。(2)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和育人技巧。进一步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给家长们以“高效益、多角度、新视角、新思维的亲身体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

10、性。(3)探索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3、研究内容(1)家庭教育现状: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

11、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2)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

12、到教育的目的。(3)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

13、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应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协作。三、课题的研究成果本课题于2010年10月立项,至2013年10月,历时三年时间,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专家对本课题悉心指导,课题组成员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取得了可惜的研究成果。(一)深入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认识;提高教师

14、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开题伊始,学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了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家校合作国内外研究状况、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案例,通过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课题组在每学期初就向每位成员提出加强理论学习的目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制订了与学习相关的系列要求:学习以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好读后感,使教师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利用教科室的宣传阵地进行交流,扩大影响,加深理解;组织专题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教师的学习更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抓课题研究就要抓好课题的全程

15、管理。本学期,我们邀请专家我们作了学生养成教育报告会、使师生们在与专家面对面的碰撞中得到了反思和提升。(二)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为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辅助更是不可缺少,尤其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之显赫已非昔日可比。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其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激烈的。为提高学校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研究,我们着手对学生家庭教育

16、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孩子在家各方面的表现。2011年10月对当时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习惯、家长教育方式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撰写出调查报告。2012年9月,在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中也开展了同样的调查分析,主要是判断年级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除低年级家长对子女的奖励方式中,金钱奖励偏高外,其他无显著差异。由于调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所以统计分析工作量很大,有些问题是定量分析的,有些问题则是定性分析的。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是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根源。孩子对时间观念淡薄,生活中更不可能做到雷厉风行,处事不严谨、无条理,从而导致作业拖拉。 2.学生自我服务、承担家务情况不容忽视,导致责任、自主意识薄弱,依赖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