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07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考试-资料题库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结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1.“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一降”是指()。答案错误降库存降产能降成本降杠杆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下一轮中国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特征的是()。答案正确经济动能传统增长的旧动能仍未改变经济方位也正由传统制造业主导的低端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支撑的高端发展阶段全面过渡经济模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全面转型我国经济结构正由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阶段全面调整3.()创业活动在二十国集团中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答案正确英国美国中国

2、德国4.中国以全球创新指数47.47,位列第(),与2014年持平,但指数提高0.9,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与高收入经济体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在人力资本开发和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创新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于排名前25强的高收入经济体。答案错误262728295.京津冀地区在2005-2007年间年均专利申请数量仅是珠三角地区的54.83%,但是数量上的增幅较为稳定,创新规模呈现()形。答案正确WLHU6.曾经长期存在的“打车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极大缓解,这是()下共享经济的杰出代表,但由于我国传统出租车行业监管滞后,网络约租车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极大瓶颈。答案正确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联

3、网7.我国企业大多数仍然处于附加价值低端环节,加工贸易仍为高新产品进出口主导方式。()年,加工贸易方式下高新商品出口2.6万亿元。答案正确20122013201420158.()版负面清单由国务院颁布,统一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答案错误20122013201520169.亚洲投资来源地中,中国澳门、韩国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90.3%和23.8%;日本全年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7%,逆转连续()年大幅下跌态势。答案正确123410.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国有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答案正确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1.对于我国来说,

4、僵尸企业的形成主要有()大方面的原因。答案正确234512.进入2017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新动能不包括()。答案正确国有企业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集体所有制改革13.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差异化监管的尝试,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在监管措施、监管内容、监管要求、监管方式等方面仍存在()的现象。答案正确混合性多元化差异化一刀切14.在引入资本方面,按照国有企业分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商业类中国有资本可以部分退出或者全部退出,减少持股的比例,加大改革的力度;公益类中适当引入其他股权,该类国有企业仍需保持国有资本的(),保证国有企业的公共属性。答案

5、正确现有模式现有量绝对控股地位相对控股地位15.()年以来,发改委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选择7家企业开展混合经济试点,国资委联合财政部、证监会出台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也正式下发,国资委经过国务院同意选择10户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答案正确201420152016201716.我国在()、新经济业态的培育、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上深入推进,是实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答案正确组织调整计划调整结构性调整预算调整17.“四新经济”是融合发展的,()是基础,新产业与新业态是市场的最终体现,而新模式往往是重要的实现方式与手段。答案错

6、误新动能新技术物质条件环境18.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等家用电器的产量及市场容量都雄踞全球,家用电器成为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一张靓丽名片。答案正确彩电冰箱空调以上均对19.自1991年第()季度,出现了重工业增长速度持续快于轻工业的态势。答案正确一二三四20.关于房地产行业,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答案正确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多带动了水泥、钢铁、玻璃、五金、冶金、陶瓷、化工等多个制造行业的发展以上均对21.房地产行业带动了()等多个制造行业的发展。答案正确水泥钢铁玻璃以上均对22.(),中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答案错误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3.传统的资源大省,如()等

7、地由于“去产能”导致传统动能的衰落和新动能的断档,陷入产业转型的阵痛期。答案错误河北河南东北宁夏24.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正确土地的资本化、市场化,也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贡献中国仍然存在通过增加要素的投入来增加经济发展的动能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区域的开发,都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生产领域如果对石油、电力、电信等基础产业实现对内开放,那么,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又可以形成一股新的增长动力现在企业创新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25.()1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TPP,使得TPP难以继续推进。答案正确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6.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

8、兴起,在科学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一些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其中不包括()。答案正确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物进化生命起源27.从区域结构上看,我国的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为()。答案错误西部东部及东北部沿海东北部及东部沿海西南28.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有()。答案正确水电风电核电煤炭29.2017年6月22日,()总理曾明确表示: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答案正确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以上均不对30.关于世界经济新格局给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正确中国由于在经济规模、经济增速上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

9、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的增长率中国所处的亚太区域尽管经济的增长是未来的亮点,但这一区域的地缘政治会对我国的经贸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也对我国经济动能的升级与培育带来了重要的挑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共5题)1.基于此研发网络,大量的科技人才、创新资源通过各研究中心、大学、科研机构的互动,形成在全球性的创新资源流动,推动知识的外溢,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的延伸。从研发全球化的研究单位类型来看,主要有()。答案正确技术转移研究单位原产地技术研究单位全球技术单位公司技术研究单位2.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各企事业单位通过中试模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但从实践来看

1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仍然较为薄弱,原因有()。答案正确中试阶段本身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高中试阶段本身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一般我国中试环节在创新资源配置上不具备优势我国中试环节在创新资源配置上具备优势3.以下属于传统能源的有()。答案错误煤炭天然气核电原油4.新技术新业态,尤其是()的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答案正确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融合最深入辐射带动作用最大5.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破解农业()为重点,建设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融合化“六化结合”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新体系。答案正确规模小投入散融资难风险大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题)1.步入L型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发展

11、面临的是如何从降速转向提质的阶段,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答案正确正确错误2.仪器仪表属于新兴行业。()答案正确正确错误3.居高不下的债务率仍然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旧动能产生冲击。()答案正确正确错误4.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度的投资也造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产业过剩等问题,这也导致社会对投资驱动经济往往批评较多。()答案正确正确错误5.新旧动能转换不是一个静态的切换,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答案正确正确错误6.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以全面发展为核心,从侧重提高发展数量和效益转向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

12、率。()答案正确正确错误7.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西北部,创业氛围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行,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干涉降低,创业环境较以往有较大改善,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创业能力。()答案错误正确错误8.由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变化快,且互联网经济下业务多表现为跨地区以及多产业融合,使得地方性、行业性法规冲突凸显。()答案正确正确错误9.自“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答案正确正确错误10.国有企业是特殊的企业形式,是由政府投资或控股的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营利性和公益性特点。()答案正确正确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