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400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人中学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试题说明: 1、本试题满分 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48分。)1. 周代分封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

2、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4.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6.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

3、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7.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8.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

4、”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及9.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0.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5、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11.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1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D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13.

6、 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 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 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14. 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15.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

7、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16.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17.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18

8、.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

9、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0.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威廉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此时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21.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

10、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22. 1850年,巴斯夏这样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这反映出法国A政治的动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工业革命发展缓慢使其成果不能共享C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民主政治 D外敌入侵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23. 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中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代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作者试图说明A欧美工业化进

11、程加速 B巴黎公社诞生的重要原因C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D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24.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小题,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

12、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 摘编自钞晓鸿明代社会风习研究开拓者傅衣凌先生再论近二十年来关于明清“奢靡”风习的研究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

13、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分野,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第一种第一期形态为孔、孟、荀为典型的入学之铸造时期,第二期形态为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性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