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388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专题4.5牛顿第三定律讲基础版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5 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三定律1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是个普遍定律。所阐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种关系与作用力性质、物体质量大小、作用方式(接触还是不接触)、物体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四同、三异、三无关”。特别提醒(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的相互作用

2、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合力一定为零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有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思路点拨】大人、小孩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小孩被拉过来,小孩受合力向前如图所示【答案】B【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都成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大物体与小物体之间,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 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针对训练】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B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4、力C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答案】C知识点二、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不同点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特别提醒(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而平

5、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的。【典型例题】【例题2】若物体静置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答案】A【解析】要分析各力的关系,首先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如图

6、所示,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FN与G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正确,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必为性质相同的力,这里的压力从性质上讲是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力,故B、C选项错误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和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名师点睛】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的【针对训练】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

7、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知识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2)

8、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受力分析的步骤4.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不要分析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施加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要注意确定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3)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

9、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4)物体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无及方向。(5)受力分析需严密,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添力”。顺序分析防“漏力”。分力和合力避“重复”,性质力效果力免“重记”。【典型例题】【例题3】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假设水平地面光滑) ()A3个,4个B4个,4个C4个,5个D4个,6个【审题指导】注意题意中的重要条件:(1)两个等

10、大、反向的水平力F.(2)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力均为零(3)水平地面光滑,即B不受地面的摩擦力【答案】C【名师点睛】判断力是否存在的方法1依据力的产生条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如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来检验力是否存在,因为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或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有些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时,可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运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断【针对训练】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小车后来受力个数为()A3B4C5D6【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