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386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江苏鲁教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课时分层作业:6 喀斯特地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C“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2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1.C2.D第1题,“青莲山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第2题,漓

2、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读图,回答35题。3该景观所示的是()A桂林山水B长江三峡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D九寨沟风光4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5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A岩石条件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3.A4.D5.C该景观为广西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此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下图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68题。6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AaBbCcDd7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

3、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和沉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8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的多少6.B7.A8.B第6题,四种地貌景观中,a、c、d分别是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海岸地貌,它们显然不属于喀斯特地貌。b为地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第7题,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第8题,选项中提供的条件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9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是_

4、,是_。(2)图中地貌类型称为_,主要分布在_(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_的水的_和_作用形成的。(3)通过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简要说明图中形成的原因。解析本题以溶洞示意图考查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判断及喀斯特作用等知识。第(1)题,由所在图中的位置和形态加以判断,分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石钟乳和石笋。第(2)题,要着眼于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回答。第(3)题,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知,含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淀积形成石笋、石钟乳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准确判断。答案(1)石钟乳石笋(2)喀斯特地貌石灰岩二氧化碳溶蚀淀积(3)含Ca

5、(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CO2逸出,CaCO3沉淀出来,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级过关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上层洞穴下层洞穴石钟乳、石笋岩石10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D11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10.D11.C第10题,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因而本题选D。第11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6、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不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地下水较丰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下题。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CDC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13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

7、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 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 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根据以上设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解释植被覆盖率与

8、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一般情况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时溶蚀率就大。第(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高,岩溶地貌发育程度高,这是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丰富的地下水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坡度越大时,水的下渗越少,岩溶地貌发育越差。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气候、生物、地形、岩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地区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CO2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2)植被覆盖率高,加快下渗量,减弱了地表径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如图:(3)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