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行对译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0366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行对译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行对译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行对译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行对译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题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1、2段)据事论理,事、理结合第一段(1):用排比句列举出6个由卑微到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任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这就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第二段(2):就事论理,用“故”字领起,表明议论由上述事例而生发。“必先”一语,突出这些是造就人才所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具体指出担大任所要经受的艰苦磨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两句,指出了艰苦磨练的益处,一是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增长了才干。第二部分(3)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作者先举出了一个众所

2、周知的事实“人恒过,然后能改”,说明改过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起来;但要想有这种变化,必须进行主观的思想斗争,“困于心,衡于虑”就是这种思想斗争的表现。经过这样一番苦心焦虑,自然会激发起进取的意志,这就是作者所指出的“作”;“征于色,发于声”是写一个人进行这种思想斗争时脸部表情和谈吐。有了这样的表现,人们当然就能够了解他,这就是作者指出的“喻”。第三部分(4)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基知归纳:1、通假字:(1)曾益:增加。曾,通“增”。(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2、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3、 痛苦 (2)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劳累 (3)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饥饿 (4)空乏其身 空乏:资财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 (6)人恒过: 过,名词活用为动词,过失,这里是“犯过失”的意思。结构:第一部分:(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段由第段六个事例归纳出一个具有一般规律性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第二部分:(第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由个人推及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其中(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一番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正面论证)。(入则):由个人推论到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反面论证) 第三部分:(第段)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题: 这篇短论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和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