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291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基础夯实(2016河南郑州高一检测)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D.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C.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D.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小,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为风景区,不是中心商务区;处建大型仓库,主要原因是交通便利;处建食品加工厂,主要原因是靠近消费市

2、场。答案:1.B2.C3.(2016陕西西安高一检测)下图反映的是纽约市部分地区人口的昼夜分布情况,图中属于中心商务区(CBD)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中心商务区具有人口昼夜差别大的特点。答案:A导学号51350027(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B.C.D.5.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图例可知,分布面积最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可以判读为住宅区。第5题,从气温曲线看,从甲到乙首先经过了山脉,气温应明显降低;从地租曲线看,该线经过两次城区,所以应有两个曲

3、线峰值,靠近乙一侧,经过商业区,应该为该曲线上的最高地租。故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4.A5.C6.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解析:该城市只有一个中心(人口、设施密集的老城区),故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部,故B项错误;城市边缘外来人口生活区主要布局在西北部,与城市新开发区背道而驰,故D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与科研文教区均位于城市东南部,

4、故C项正确。答案:C导学号51350028(2016北京高考)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右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完成第7题。7.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及其特点。甲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少,但是出行能耗较多,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乙居民出行次数多,且能耗多,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有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商业区居民出行的次数多,丙区域居民出行的次数少,不可能为商业区;丁

5、区居民出行次数多但是能耗较少,说明靠近居住区,有可能是靠近居住区的休憩场所。答案:B8.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甲乙(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解析:第(1)题,分析图示内容,纵坐标数值显示功能区面积,横坐标表示时间,据图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环境和交通条件要求较高。答案:

6、(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3)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2016江西南昌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910题。9.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B.OBC.OCD.OD10.O处最可能是()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

7、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10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答案:9.A10.B导学号5135002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1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政策、劳动力B.市场、劳动力C.地租、市场D.政策、地租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主要集

8、中在市中心附近,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而工业用地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第12题,在距市中心4千米处,形成一个工业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居民区广布,劳动力资源丰富,此外离市中心近,市场条件好。答案:11.A12.B导学号51350030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14.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9、C.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区土地价格最高,可能位于市中心,最可能是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第14题,甲区人口密度小,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发展工业区位条件较好;乙区地价最高,适合作为商业区;丙区人口密度最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人口密度小,地价低,远离城区,基础设施可能不完善。答案:13.B14.C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第1516题。1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1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10、)A.处和处B.处和处C.处和处D.处和处解析:第15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布局及其影响。组团式城市布局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图中城区布局较为分散,延长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投资大。图中各城区间有林地分布,林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故选B项。第16题,考查城市规划及功能区分布的相关知识。物流园区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处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紧靠公路,且位于城区附近;化工园区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区外缘的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和河流下游,处符合上述条件。故选A项。答案:15.B16.A17.导学号51350031(研究性学习)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是城市

11、规划的重要内容。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合理?为什么?(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解析:第(1)题,A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并且交通便利。答案:(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所有居民的文化生活。(2)合理。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