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207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32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形成:二战后期,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实质:美苏两分天下。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冷战”开始(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

2、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易混易错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深化探究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年3月5日演说材料二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

3、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思考(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为什么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丘吉尔和杜鲁门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军队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同点是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遏制共产主义。二、美苏“冷战”1表现(1)美国的政策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

4、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2)苏联的对策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政府首脑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2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重点精讲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4)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

5、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历史比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易混易错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深化探

6、究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思考(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答案(1)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2)措施:1955年苏联和

7、东欧组成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意味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基本特征:美苏之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主要史实(1)德国分裂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朝鲜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3)越南战争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8、。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相关链接“柏林墙”: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二战结束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分裂后的德国成为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随着“冷战”的加剧,民主德国沿西柏林的边界修建的一道围墙,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成为东西德分裂的重要标志。1989年底,东欧剧变发生以后,柏林墙被拆除,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重点精讲如何看待

9、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影响?(1)积极: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使第三世界兴起。(2)消极: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深化探究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二越战创伤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2)材料二中朝鲜半岛

10、分裂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越战创伤”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国有何影响?答案(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西德与东德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后来,美苏分别支持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3)指越南战争。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课堂小结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

11、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指的是()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法国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英等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日作战,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英等国二战后逐渐由盟友变成对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符合题意

12、。3下面漫画反映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D欧洲联盟的建立答案A解析由漫画中“美国”“美元”“欧洲经济”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4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组织华约D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从经济上加强对西欧的援助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所以与马歇尔计划相类似的应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5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答案C解析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对苏“冷战”的一

13、个重要步骤。学思之窗思考:(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分别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2)影响: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双方在长期对峙中为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进一步加大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冲突的可能性;但由于双方实力基本均衡,欧洲对于美苏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冷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冷战”?答案“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14、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出现的原因是:(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二、学习延伸你如何理解上述这段话?又如何评价“冷战”?答案美苏“冷战”造成了两极对峙的紧张局面,使世界处于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中,但是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这也在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从而使世界维持着和平的状态。基础达标1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