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099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三语文9月份百题精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9月份百题精练(2)语文试题(一)与杀,势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金就是金属,包括铜、铁等。这里是指用铜、铁等金属所制的器皿、器物,特别是古代的铜器。它们不管是作为实用的或是祭祀的,都是铜及其合金所制的器物。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就是好的金,吉祥的金。这种冶炼方法在当时已很发达,已能制造合金。制造出来的器皿,很多都有刻铸的文字。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是指金文,又叫“钟鼎文”。商、周时代,诸侯贵族常常大批地制作铜器,上面刻铸铭文,现在陆续出土的不少。许慎有“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的话,可见汉朝时已有出土的。这种陆续的出土,到清朝末年,成为研

2、究的大宗,拓本、实物,日呈纷纭,使人眼花缭乱。到了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就更加繁荣,方法也更加科学。从前的收藏家,不是官僚就是有钱人,他们的收藏,往往秘不示人。偶然有拓本流传出来,也不是人人可得而见之的。现在印刷术方便了,从器形到文字,大家都能看到,具有研究的条件,所以研究日见深入。发掘的方式,也愈有经验,愈加科学。从前出土的器物,辗转于古董商人与收藏家之间。它是哪里出土的?不知道。甚至一个器的盖子在一个人手里,而器本身则到另一个人手里。从宋代到清代,大都把这类器物叫做“古董”,也叫“古玩”,是文人鉴赏的玩物。即或考证点文字,也是瞎猜。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考证功劳,但那是极其有限,远远不

3、够的,还有许多错误,稍进一步的,把它们当作艺术品。西洋人、日本人买去中国的古铜器,研究它们的花纹。中国人也有研究花纹的。这种情形,始于六十多年前,这仍是停留在局部的研究,偶然有几个器皿作点比较。谈到全面地着手研究,我们不能不佩服近代的容庚容希白先生,他对于铜器研究的功劳是很大的。他著有商周彝器通考,连器形、花纹带铭文都加以研究;还著有金文编,把青铜器上的字按类按说文字序编排,例如不同器皿上的“天”字,都放在一块。这是近代真正下大气力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及金文的。此外,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也是很重要的资料。现在已有人着手重新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这就更加全面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出版

4、。对于文字的考释,能令人心服口服的,首推不久前故去的于思泊先生。他的考释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他还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成就比清末孙治让等人大得多了。到今天为止,容、于两先生的著作以及罗的三代吉金文存等,仍是我们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材料。随着条件的改善,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一定会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甲骨文也被附在金文之后,讲金石的书往往连带讲甲骨,不是附在前头就是附在后头。其实甲骨应和铜器同样看待,甲骨文是金文的前身。商代刻在甲骨和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有很大的相似,所以甲骨也应放在我们现在谈“金”的范围。(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有删节)1下列关于“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把

5、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金本来指金属,在文中主要指商、周时期祭祀时和生活中的用铜、铁等金属所制成的器皿、器物。B金文或钟鼎文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金”,指的是商、周时期制造出来的金属器皿上刻铸的文字。C对于金文的考释,已作古的于思泊先生做的最为扎实,决不穿凿附会,在用古文字考证古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D甲骨文常常放在金石之后,而且商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和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有很大相似性,所以甲骨也属于“金”的范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商、周时代的铜器从汉朝已经开始陆续出土,直到清朝,各种实物和拓本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研究的可能。B古代的收藏家多为官僚和有钱人,他们的收藏一般很少给

6、外人看,偶然有流传出来的拓本,也不是人人可得看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工作。C古人把金器当做“古董”或“古玩”,大多只是作为鉴赏的玩物,而不是研究的对象,所以,即或考证点文字,但其考证功劳也是极其有限的。D近代的容希白先生对青铜器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的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等,全面地介绍和研究青铜器和金文,把至今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加以统编。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发掘方式的科学,为深入地研究古代青铜器和金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愈来愈完备,愈来愈深入。B古人在考证文字时,往往都是瞎猜,对于铜器的研究非常不成熟,而这其中的许多错误对

7、后世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误导。C日本人和西方人也通过买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古代的铜器,但是他们只研究铜器的花纹,且停留在局部的研究,作点器皿之间的比较。D尽管条件已经改善,但是容希白、于思泊、罗振玉三人的著作仍是我们现在研究铜器和金文的重要参考资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玉,字世美,祥符人。仕元为枢密知院。元亡,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来归。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迁安庆卫指挥佥事。又从征远顺、散毛诸洞。北逐元人之扰边者,至鸦寒山还,调燕山左护卫。从燕王出塞,至黑松林。又从征野人诸部。以骁果善谋画为王所亲任。建文元年,成祖起

8、兵。玉帅众夺北平九门,抚谕城内外,三日而定。师将南,玉献计,遣朱能东攻蓟州,杀马宣,降遵化。分兵下永平、密云,皆致其精甲以益师。擢都指挥佥事。是时朝廷遣大兵讨燕,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军鄚州;长兴侯耿炳文以三十万众军真定。玉进说曰:“潘、杨勇而无谋,可袭而俘也。”成祖命玉将亲兵为前锋,抵楼桑。值中秋,南军方宴会。夜半,疾驰破雄县。忠、松来援,邀击于月漾桥,生擒之。遂克鄚州。自以轻骑觇炳文军。还言:“军无纪律,其上有败气,宜急击。”成祖遂引兵西,至无极,顾诸将谋所向。诸将以南军盛,请屯新乐。玉曰:“彼虽众,皆新集。我军乘胜径趋真定,破之必矣。”成祖喜曰:“吾倚玉足济大事!”明日抵真定,大破炳

9、文军,获副将李坚、甯忠,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复败安陆侯吴杰军,燕兵由是大振。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曹国公李景隆引数十万众将攻北平。成祖与玉谋,先援永平。至则高遁走,玉追斩甚众。遂从间道袭大宁,拔其众而还,次会州。初立五军,以玉将中军。时李景隆已围北平,成祖旋师,大战于郑村坝,景隆败。成祖乘胜抵城下。城中兵鼓噪出,内外夹攻,南军大溃。明年从攻广昌、蔚州、大同。谍报景隆收溃卒,号百万,且复至。玉曰:“兵贵神速,请先据白沟河,以逸待劳。”驻河上三日,景隆至。以精骑驰击,复大败之。进拔德州,追奔至济南,围其城三月,解围还。寻再出,破沧州,擒徐凯。进攻东昌,与盛庸军遇。成祖以数十骑绕出其后。庸围之

10、数重,成祖奋击得出。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阵中力战,格杀数十人,被创死。年五十八。燕兵起,转斗三年,锋锐甚。至是失大将,一军夺气。师还北平,诸将叩头请罪。成祖曰:“胜负常事,不足计,恨失玉耳,艰难之际,失吾良辅。”因泣下不能止,诸将皆泣。其后谭渊没于夹河,王真没于淝河,虽悼惜,不如玉也。建文四年六月,成祖称帝,赠玉都指挥同知。九月甲申,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并侑享成祖庙廷。(节选自明史张玉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杀马宣,降遵化 降:攻克。B自以轻骑觇炳文军 觇:偷窥。C吾倚玉足济大事 济:成

11、就。D至是失大将,一军夺气 夺:强取、争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玉有军事才干的一项是(3分)潘、杨勇而无谋,可袭而俘也 军无纪律,其上有败气,宜急击 彼虽众,皆新集。我军乘胜径趋真定,破之必矣 复败安陆侯吴杰军,燕兵由是大振 兵贵神速,请先据白沟河,以逸待劳 玉不知成祖所在,突入阵中力战,格杀数十人,被创死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玉由侍奉元朝到归顺明朝。张玉本在元朝任职,元朝灭亡后归顺明朝。跟随大军出塞,到捕鱼儿海,因有功被授予为济南卫副千户,升官到安庆卫指挥佥事。B成祖在征战过程中积极听取各位将领的意见。成祖率领军队向西,到无极,和各

12、位将领谋划将要去的地方。各位将领认为南军气盛,请求屯居在新乐。C成祖和张玉合谋攻克敌军。正值中秋夜半,成祖率领军队追逐,攻破了雄县。忠、松来支援,张玉在月漾桥半路阻击忠、松的军队,活捉了潘忠和杨松。D成祖对张玉十分欣赏和信任。虽然成祖周围的爱将也战死沙场,但是成祖对他们惋惜的程度远不如张玉。洪熙元年三月,张玉与有功之臣一起配享在明成祖的庙廷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遂从间道袭大宁,拔其众而还,次会州。(2) 胜负常事,不足计,恨失玉耳,艰难之际,失吾良辅。 (二)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

13、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裁体。不管是什么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表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栽体,可以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

14、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

15、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