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49940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默读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和语言的运用。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和学生交流自己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了解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艰难的精神。3、并以练笔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寓意。2、通过找出和理解描写神奇的语句,来感悟神话的魅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了解夸父追日所蕴含的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

2、神奇和寓意。2、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同学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对,这就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看,他是谁?(小哪吒)这是谁?(葫芦娃)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故事是古代的人们因为无法征服自然,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好,谁来读读课题?围绕着夸父追日,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问的好,很有价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 二、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相机正音。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仔细观察第一行字,你发现了什么?渊,河、泽、海(溪流、河、湖、海) 指名读后两行。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词语会读了,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的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看看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同学们想了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4、与山海经古文进行比较。同学们,你们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哪本书里吗?山海

4、经(板书)这是一本写地理方面的书,写了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样,还记载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书里边仅用寥寥几十个字就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出来了!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出示原文。(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谁来读读试试?(指读2)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然后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夸父与太阳相逐而跑,进入了太阳的光轮。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被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大家理解的很不错。和古文比较起来,你觉得

5、我们的课文写的怎么样?(神奇、生动)(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围绕“追日”的质疑,师生共同梳理。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夸父。2、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1)夸父追日的过程。你们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夸父追日的过程)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里。(2、3、4自然段都是在些夸父是怎样追赶太阳的。)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夸父追日的过程吗?(神奇)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夸父追日过程中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勾出来,说说怎么神奇?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

6、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指名读。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神奇呢?抓住“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夸父,你为什么跑的这么快,这么急?(因为太阳要落山了)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铭记着这样一个目标,“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生齐读)追日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与坎坷,但这都不能阻止夸父追日的步伐,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

7、地永远充满光明。”一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一路上,我们仿佛听到一路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宏大志向)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霎时,时间非常的短,大河之大,喝水之多,喝干之快,体会夸父的渴和神话的神奇。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夸父还“神”在哪儿?“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是,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8、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指名读。理解“颓然”。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上对颓然是怎么理解的。(形容败兴的样子)是不是理解颓然的意思了(失望)?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这个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指名读。如果你是夸父,你在遗憾什么,你在叹息什么呢?(指答)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把夸父抛手杖的动作读活了,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你读懂了夸父)奋力一抛,他不仅抛出的是手杖,还抛出了什么?(更是自己的信心与希望。)夸父

9、虽然倒下了,但是对光明的向往仍是那么强烈。是呀,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一路追逐的光明正在离我远去,我还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夸父的心声。“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心想_,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多生练习说话。(2)夸父追日的结果。精疲力竭的夸父虽然倒地长眠了,但他的追日之路却并没有停止。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这个神奇的变化,正是夸父追日之路的继续,让我们看看夸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听老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10、眼前出现画了吗?什么样的桃林?(大片,鲜果累累,枝叶茂密) 那就把我们的感受带到这句话中,通过你的读让这片神奇的桃林呈现在我们面前。生自读。谁来读读这句话。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眼前要出画,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师随课件配乐范读。夸父留下的仅仅是那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吗?他留给人们的是什么?(顽强不屈,不强不息的精神 板书)那一大片桃林是夸父追日之路的延续,那里有夸父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的精神。这片神奇的桃林啊当我们一路走来,口渴难耐时当我们疲惫不堪,放慢追逐光明的脚步时夸父追日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夸父追日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因为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赞道:“夸

11、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谁来读读?这句诗什么意思?(他的遗迹留在了桃林,身后功绩垂千古。)说不好没关系,让我们用我们的读来表达陶渊明对夸父的赞美,后来人也都这样赞颂夸父三、回归整体,升化认识。1、孩子们,学了这篇神话,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夸父你是一个_的人, 你让我懂得_。”2、板书,回归整体。是呀,夸父为了追求光明,去追赶太阳。他有宏大的志向,他有无以伦比的决心与勇气。追日的路上,任何困难都不能停止他追赶的步伐。他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他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练笔。这是一篇神奇的神话故事,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在

12、激励着后人前进。这也是一篇有争议的神话故事,历史上对夸父追日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出示:“夸父不量力列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赞同吗?你是怎么看的?好,现在我们就把读完这篇神话后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好吗?学生练笔。(不同人的感受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二)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关于夸父的问题,我们回去以后还可以继续搜集一些资料来讲一讲,还可以回去以后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 神话故事是古代的人们因为无法征服自然,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读神话故事既要感受神话的大胆想象和神奇魅力,还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品读,读出自己对于神话人物的独特感悟。相信你们既会从中受到心灵的洗涤,更能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板书设计:夸父追日顽强拼搏宏大志向 光明 奋勇前行 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