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管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49088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服务管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服务管理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服务管理老年服务是一个涉及面广、细节繁多的行业,很多服务耗时长、过程复杂,还需要老勺积极配合,否则,服务也可能无法完成。老年服务管理,既是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也是对服务过程的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统一体。乌丹星主编,老年产业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9,第84页(一)老年服务的流程管理 首先,老年服务需要有流程的设计。服务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用最小的劳动成本达至最大的劳动收效。流程设计是经过详细调研得出的有科学依据的结果。依据流程设计进干操作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次,服务流程是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的工具,让员工能甸按照一定程序去从事各种服务活动。第三,服务流程管理是对服务质量进

2、行监管和评价自依据。只有在统一的流程管理下,才有可能对服务品质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和监管。 老年服务流程依据服务种类可以有很多种,有多少服务项目,就可能设计出多少种且务流程。任何一线服务工作原则上都可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比如:给老人宅澡、洗头、喂食可以有标准的服务流程;给老人代购、帮助老人做生活秘书也可以有服;流程。同样,一个员工,由于知识、技能、经验不同,为老人提供同一种服务所用的时11和质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员工给老人洗头平均用5分钟,有的则需要10分钟甚至j长。用5分钟完成洗头的服务质量不一定比用10分钟的差,相反也如此。所以,服务2程管理可以通过衡量服务环节的操作时间和质量,评价

3、服务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可【作为员工技能提升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年服务流程管理是运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老年服务的目标管理 与上述流程管理不同,目标管理不是以过程监管为靶向,而是以设定的具体实施目为靶向。比如:我们设定今年老人的服务投诉率为零,或重大事故发生率为零,这种设j就是目标管理。无论基层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要的结果就是目标设定的结果。 (三)老年服务团队培养 老年服务的实施,依赖服务团队的优质。老年服务团队建设成为了养老机构服务的颈要素。一个好的服务团队不但需要好的管理者和制度设计,也需要有一大批在一线能将好的服务理念和计划真正落地实施好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养老机构的管

4、理者高度重j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影响老年服务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绩效考核方式和公平一li;员工文化生活和企业文化;职j卜升诵漕等其中薪酬讨低镍乡职、Ib卜手卜诵谱县日前老年日曙薜7卜流嬖的士甄晤I夭I乌丹星主编,老年产业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9,第84页 一、基本概念 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老年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以服务形态提供动态产品的总和,是各种社会服务中的一个子服务板块。老年服务由于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提供方式、服务价格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都与普通

5、群体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餐饮的特殊性、餐厅设计的特殊性、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依赖性等,使其服务在横向与纵向关系上、在深度与广度的维度上、在服务送达的便捷性、服务提供的私密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比一般群体服务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老年服务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老年服务体系,是指为老人提供和实施完整服务所涉及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所构成的一个服务整体。二、老年服务分类按照起因和需求共分为10大类:(1)按照服务场所划分:居家服务、社区服务、机构服务;(2)按照服务内容划分:餐饮服

6、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3)按照专业需求划分:基础服务、专业服务、特殊服务;(4)按照功能状态划分:自理服务、半失能照护、失能照护、失智照护、高龄照护:(5)按照周期长短划分:短时服务、短期服务、过渡性照护、长期照护;(6)按照资源配置划分:群体性照护、个性化照护、一对一专护;(7)按照收费模式划分:有偿服务、无偿服务、增值服务;(8)按照服务档次划分:高端服务、中端服务、低端服务;(9)按照资源渠道划分:自有服务、合作服务、购买服务;(10)按照区域划分:城镇老年服务、农村老年服务。 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今天,我以把握老年服务市场需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为主题,

7、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国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更是达到了153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6。根据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道德、文化和民族传统等方面的特点,要解决我国众多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确实需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业。 纵观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有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 一是巨大的、日益增长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需求与十分有限的院

8、舍住养服务供给之间严重失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高龄化、空巢化和高失能率等诸多特点看,无一不与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护理的院舍专业化服务紧密相连。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建国初期,人均寿命不到40岁,到2006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36岁。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从1982年至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高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2007年中国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约为1 700万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则达到3 06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这种高龄化趋势使得高

9、龄老人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严重、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经常伴随,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应激因素的激增,更是把老年人的失能率提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城乡老年人13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目前全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力增加剑740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l 461万增加到1 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农村由1 201万增加到1 524万。这样就明显加重了专业化养老院舍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可目前我国养老院舍发展的状况和保有的存量,却与这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

10、。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4万家,床位1753万多张,收养110多万多名老人。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1,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兴办了7 898所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计划”也建起了近3万个“星光老年之家”,又增加了几万张社区的养老床位,但是与巨大的老年人住养服务需求比起来,也还是杯水车薪。 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社会化的家庭包护服务又跟不上来,造成居家养老服务的缺失。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老年人在多子女的大家庭里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扶持,得以安享晚年,是我们国家几千

11、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养老方式。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随着家庭小型化的趋势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根据去年我们对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达到497,农村达到383。比较典型的北京市安德里社区空巢老人家庭为5563,沈阳市铁西区康宁社区和太原市杏花岭区锦绣园社区更是分别高达7318和71。现在“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愈加明显,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空巢,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人得不到相应照顾和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的现象大量增多,给社会和家

12、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寻找出一种既维护传统、又符合国情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路子。让老年人居住在家里,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照顾,辅之以社会化、专业化的上门包护服务,应该是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可目前我们在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方面,也面临着重重障碍,不仅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的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全国10万多个城镇社区中有老年人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仅过半数,并且许多设施场所也是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的,设施严重匮乏,设备破旧落后。农村社区则更差,只有极少数的乡镇和村(自然村)建有简陋的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绝大多数乡、村处于空白状态。这样就使得居家养老的老人所需要的各种上门包护服务或是很难找到,或是服务单调粗放

13、,很难满足多种需求。阎青春著,老龄事业 认知与践行 认知老龄 上,华龄出版社,2014.08,第145页 积极探讨养老服务行业的新路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提高生命质量,丰富生命内涵,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不断追求的目标。每个生命都会有暮年期,于是,养老、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就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2009中国老龄国情及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就要结束了,诸位专家对中国的老龄社会及养老服务业的走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部分在养老服务业领域勇于进取的企业和相

14、关机构也介绍了经验,交流了思想。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中国的重要国情,其带来的各种挑战已大大超过了上个世纪对老龄问题的预期,成为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6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且还在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之势。 但是,对于如此严峻的形势,对

15、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的趋势全社会还缺乏深入了解,对老龄市场的需求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对老龄服务产业更是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这次论坛前瞻性地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产生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共同商榷了建立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必需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研讨了人口老龄化的市场需求,拓展了中国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理念。 今后,我们将会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力度,积极探讨养老服务产业的新路子,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据在“2009中国老龄国情及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的总结发言整理2009年1月6日)阎青春著,老龄事业 认知与践行 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