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错误类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9071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错误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错误类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学习目标: 从细节入手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明确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误区,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的内容是:,考试说明都把古诗鉴赏分为两块: 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在内容方面,“内容的理解”是应该包括“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在内的 在形式方面,考试说明都有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和”形象”的要求。,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

2、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全国试题:,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仿佛显得幽冷。“咽”、“冷

3、”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考点一:内容的理解 “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历来是考查的重点。 纵观历年的高考(包括全国卷及京、沪卷)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历年试题都须在对内容、主旨、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去完成,没有这一“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完成对试题的正确解答。因为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一、考试说明要点的简要解说:,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考点二:语言的鉴赏,“表达技巧”从

4、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抒情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然而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

5、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考点四:意境的鉴赏,“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考点五:形象的鉴赏,考什么 考试说明,内容的理解,形式,具体内容 思想情感 写作目的 作品倾向 社会意义,语言 表达技巧 意境,二、考题分析,1、考了什么,体裁格律诗、宋词、元曲。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

6、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语言 形式动静、虚实、衬托、用典 直抒胸臆、情景交融,2、怎么考,内容、形式兼顾 限制、开放并举 点、面有机结合 一般鉴赏与比较鉴赏 (平分秋色),三、点评失误,引以为戒,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出现的种种失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原因。,文本:写的什么 怎么写的 试题:问的什么 怎么问的 答题:回答什么 怎么回答,四、分析病因、引以为戒 -诗歌鉴赏中的九大常见病因,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病例1:

7、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病例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病因之四:抓住一点,

8、不及其余。,病例5: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病因之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优秀答卷: 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病例6:日有所思,夜

9、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病因之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2 :“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病例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病因之七: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病例8: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病因之八:无中生有,任意拔高。,优秀答案 例1:“春”

10、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想之梦送回家乡。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 例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 例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问:此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病例9: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

11、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病因之九:乱箭齐发,泛化技巧,五、辨析技巧,体悟佳妙;,从广义上说,“表达技巧”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点内容: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如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1.渲染与烘托,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赵师秀的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12、花”,不是直接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 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000年高考)。,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则“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1年高考题)。,2对比与衬托,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畅当的登鹳雀楼“天势围平

13、野,河流入断山”两句,就是“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2002北京卷),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8年高考题):1999年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声”两句;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3动静与虚实,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去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

14、。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4联想与想象,2000上海题,约客与雨晴两诗的后两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前者可使人“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后者则可以让人由“蜂蝶过墙”而去想象邻家的景色。,抑扬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是欲扬先抑,也可以是欲抑先扬。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托物言志的传世之作,如黄巢的题菊(二首)、王安石的孤桐、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王冕的白梅、郑板桥的题竹石等。,5抑扬褒贬与托物言志,所谓象征,是

15、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 谢枋得的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是明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自己“避元”的隐衷;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 是暗用典故,表面写梅花,实际指乐曲梅花落。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诗句中的“折柳”系指唐代赠别、乡思的名曲折杨柳词。同时唐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在当时,“折柳”几乎就是“送别”的同义语。弄清了这一点,“折柳”二字为全诗“关键”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2

16、002年全国卷)。,6象征与用典,1题目(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朱熹观书有感) 2注释(咸阳西楼晚眺咸阳,秦汉两代故都许诨,晚唐诗人) 3典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庆安寺桃花 4诗眼(许诨“一上高楼万里愁”) 病例: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中的雨就要落下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儿飞下绿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0分) 5修辞,六、掌握钥匙,解读密码,诗歌鉴赏“意识”八谈,1、“积累”意识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的试题。 2、“落实”意识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