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最后7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9069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最后7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最后7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最后7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最后7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鉴赏最后7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最后7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最后7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最后七首,(阅读鉴赏满分练 专题强化训练套题),成都七中 殷志佳,白门感旧 汪中,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7.诗歌第三联“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5分) 凄清孤寂的图画。(2分) 夜雨凄凄,扁舟寂寥,笛声如泣如诉,令人断肠;江湖客老,在萧萧西风中看黄叶飘零,叹息声里孤独掩门。诗歌融情于景,突出了诗人的伤感孤寂。(3分),白门感旧 汪中,8.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汪诗浅窄,杜甫深广。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杜诗主题(感情)更深广

2、。 汪诗主要抒发的是华年不再,生命短暂的暮年感伤,是个人无可奈何的情绪抒发;(3分) 而杜诗把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多愁的感伤写得浩茫深沉,而且这种感伤是建立在忧国忧民,担忧社会时局的高尚个人情操基础之上,故感情更显深广。(3分),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1. 首联“清洛思君昼夜流”,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比作昼夜流淌的清清洛水,既可见情意之清纯又可见思念之绵长。 颈联“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诗人想象友人在扬州的生活。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意,真可谓情真意切,想象新奇。,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2. “犹”“却”二字,犹

3、是“还”的意思,此句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以饮酒作乐; “却”是“竟”的意思,此句为朋友刚要直上青云竟然被外放扬州而遗憾。 “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一联中语意有变,两句话之间有曲折,形成顿挫之势。,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5分) 以“白鸥”自喻(1分), 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飘泊、无依(2分) ; 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2分) 。,(2)“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责,自己何必老泪长流!(

4、2分)既有对自己的宽慰,(2分)又表达出位卑忧国的情怀。(2分),入朝洛堤步月 月夜,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虫声新透”,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 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2. 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 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

5、魄。(2分) 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入朝洛堤步月 月夜,题岳阳楼 白居易,(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6分) 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3分) 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3分),题岳阳楼 白居易,(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 蕴含着诗人羁旅

6、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海棠 郑谷,1. 侧面烘托。(2分) 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2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2分),海棠 郑谷,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2分), 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3分),鹧鸪天 辛弃疾,1.请赏析上阕“红莲相依浑如醉”中“醉”的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比喻。(2分) 拟人:把莲花当作人来写,写出盛开的红莲相互偎依(靠在一起)的情景;(2分) 比喻:“醉”字由莲花之红引出,把红莲花比喻成喝醉酒的人脸,把红莲花依靠在一起的样子比喻成喝醉酒的样子,(2分)形象生动。,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悲愤。 下阕的前两句用典,借前人被贬的悲愤来抒写自己的悲愤,第三句以“一丘一壑也风流”的故作旷达之辞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2分) 后两句通过描写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英雄易老”的悲愤。(2分),鹧鸪天 辛弃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