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10748864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1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名师联盟河南省名师联盟 20202020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 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 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 纵观这些所谓 “爆款” 文章, 其实却了无新意, 一味夸大, 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 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

3、心位 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 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 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 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 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 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 以博人眼球, 吊人胃口。 然而,

4、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 只要眼球不讲责任, 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 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 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 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 300 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 50 亿元,可谓既有前 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 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

5、 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 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 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 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 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 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 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 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 衷于耍噱头、故弄玄

6、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中写道: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 章和 “板着脸说话” 的态度。 现在, 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的热衷故弄玄虚, 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 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有删改)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

7、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 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 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 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 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 下列语句的

8、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 最接近的一项是 (3 分)( )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 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 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 2015 年到 2017 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

9、式发展。 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 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 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 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 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 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 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 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

10、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 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 iPhoneX 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 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 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 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 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

11、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 于地址、 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 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 集于人体, 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 “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 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 信息侵权问题、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 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 程度远高于一般

12、信息, 甚至可称之为 “敏感信息” 中的 “敏感信息” 。 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 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 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 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 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 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 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 在我国公民个人 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

13、集的情况下, 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 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 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 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 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 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 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 尤其是在支付领域, 因 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 732 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 智能大规模收

14、集和分析这些数据, 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 “人工智能与未来法 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 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 观点认为, 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 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 的权属证明。 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 这些问题尚未解决, 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5、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 且与唯一对应。 D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 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

16、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 此讨论还未列人立法实践的议程。 B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 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 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 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6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 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忽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