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8667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a03领导者心理调适剖析(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领导者心理调适,2,目 录,第一节 心理现象 第二节 克服偏见 第三节 控制情绪 第四节 挑战挫折 第五节 关注气质 第六节 完善人格,3,第一节 心理现象,4,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5,心理并不是人所独有的,动物亦有心理。,6,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7,通过对动物心理的研究以及共性的量化分析,将规律性的研究结果放回到人类社会检验。而那些经过校验的理论就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8,人的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9,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结构,10,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

2、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1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意志过程,知觉,思维,感觉,态度,情绪,采取决定,执行决定,记忆,情感过程,情操,想象,12,2、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既比较稳定又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它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受生活环境约束和影响。,13,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能 力,气 质,性 格,动机,14,个

3、性魅力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或者说,也没有长短好坏之分,在特定的环境中总会有某种个性最适合。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善于了解人与人心理和行为上的个别差异,并根据每个员工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人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工作安排。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适其职,职尽其责。,15,二、群体心理 一个群体有其自然的一面(如群体规模等)和心理的一面。群体的许多特点,是通过群体共同或主导的心理倾向表现出来的,如凝聚力、气氛、士气、态度倾向等。 群体心理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的,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由于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的存在,这种状态与倾向已不简单是个人的特征,而

4、是群体的特点。,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没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就没有基础。另一方面,个人作为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状况必定会受到群体心理倾向的感染与影响。一个人心情不快时,欢乐的群体心理气氛会使他受到感染,忘记烦恼。相反,如果群体有不良的心理气氛,如不信任、猜忌,这些特征也最终会投射到个人身上,成为个人的特点。,17,第二节 克服偏见,18,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知觉的产生要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对感觉的有机综合。,19,知觉的特点是:,第一,知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

5、的事物;第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即事物的整体;第三,知觉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是感觉的有机综合。,20,二、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21,22,知觉的选择性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某些或某个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二是在某个事物的许多

6、特性中选择出某些或某个特性作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局限性。,2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2)后天社会化因素。家庭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等。 (3)社会实践。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交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4,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25,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这是指依赖于第一次接触时产生的印象,而对某人作出判断或评价。 人与人见面约5分钟后就会产生第一印象。它往往是通过对别人的外部特征,如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

7、、眼神、仪表、年龄等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总的看法。一般人通常根据第一印象而将别人加以归类,然后再判断分析。,1.首因效应,26,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看同一张照片。,27,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说:他那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他那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表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28,这个实验表明: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发掘对方

8、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29,尾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往往被自己对他人的最新或最近的印象所左右,从而忽略了先前或过去已经形成的对他人的认识。 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如在面试中,招聘者常常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应聘者的印象更为深刻。,2.尾因效应,30,传播专家霍夫兰认为:“首先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受众的注意;最后提出的论点有利于受众记住。”,31,由于一点印象而扩大到全部印象的知觉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月亮周围有时出

9、现的朦胧圆圈) 。 晕轮效应是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藏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了,反之亦然,特征就是极端和绝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3.晕轮效应,32,4. 亡斧疑邻效应,33,列子.说符中说:有一个人,斧子丢了,总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去,当他看到邻居的儿子时,发现他说话、走路、表情都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 后来斧子找到了,原来是自己不小心埋进了山谷。这时他再去瞧邻居的儿子,发现他走路、说话、表情一点也不象偷了斧子的样子。 以上这种带着主观印象去观察、了解、分析事物时产生认知偏差的现象,称之为“亡斧疑邻”效应。,34,

10、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在概括偏颇或忽略个体差异时,就会出现认知错觉。这种错觉称之为定型效应。,5. 定型效应,35,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一般来说,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

11、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6. 投射效应,36,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

12、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37,所谓经验的逻辑推理效应是指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有联系,因而有些人便在知觉判断他人时,根据对方外部的一些表面特点为线索,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逻辑推理。其知觉判断的模式是:“A的特点往往伴有B的特点,由于某人具有A的特点,所以他必定具有B的特点。”例如,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老实人

13、往往伴有不爱讲话的特点,由于甲不爱讲话,所以甲肯定是个老实人。”又如:“爱打扮者往往伴有怕脏怕累的特点,由于乙爱打扮,所以乙肯定是怕脏怕累。”这种凭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是简单化的人际知觉方法,它往往会造成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知觉偏见,常常无意识地左右着人的实际行为,干扰着人际沟通的正常发展。,7. 经验的逻辑推理效应,38,8. 极端化效应,极端悲观主义 盲目乐观主义,39,第三节 控制情绪,40,一、智商与情商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智力成才的观点曾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人们把智商看得过重。 80年代以后,大量的研究证明,智力仅仅是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关键因素在于非智力因素。 90年

14、代又有一个新的观念,就是认为情商(EQ)是人成才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41,有两种关于人的成功的说法: 一种是: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20靠机遇,60靠情商; 另一种是:20靠智商,80靠情商。 不管哪种说法,都不认为智商是决定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开发是成才的基本规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得法,才能成才。,42,二、情商(EQ)的含义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43,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的能力,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

15、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 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44,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4

16、5,(三)塑造成功人生的十种情绪 1、爱与温情 任何负面的情绪在与爱接触后,就如冰雪遇上了阳光,很容易就消融了。福克斯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2、感恩 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爱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感恩也是一种爱。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46,3、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那么你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 4、振奋与热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带着振奋与热情,它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因为它们能把困难化为机会。热情具有伟大的力量,鼓动我们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你可以运用表情:讲话要有力、看事情要远、以无比的决心去追求期望的目标。,47,5、毅力 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具备毅力的人,他的行动必然前后一致,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6、弹性 在每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