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8641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商法通论,主讲教师 安新宇 所在院系 法学院 电邮:anxinyu 课程电箱:cufecivillaw15 (CUFEshahe),课程教学说明,课程性质 民商法通论是高等财经类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公共限选课程和部分非法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我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后为有别于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课程名称更改为经济法律概论,后鉴于授课内容为民法和商法内容,现已将课程名称改为民商法通论。 课程特点 民商法通论教学对象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内容比较繁杂,既要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法律规范的阐释,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述法律规范的适用,但不强调法律理论的学习。

2、,课程教学说明,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法律基本原理。学习法律入门知识,包括法律的一般常识,法律关系等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民商法基础知识。学习同民商法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诉讼时效制度,了解和掌握民商法中的法律术语的含义,目的在于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理解物权法与债与合同以及商事法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 物权法律制度。通过学习,理解物权的概念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类型,自物权和他物权制度,物权的保护方法,熟悉物权法的重要法律规定,并且可以初步分析相关物权法的案例。,课程教学说明,第四部分 合同法律制度。主要向同学们介绍的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

3、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合同的终止,以及违约责任,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掌握合同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及其在具体案例的运用。 第五部分 商事主体法。商事主体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还有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现代商事主体公司。我们通过学习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法,以及公司法,了解公司和企业的设立条件、程序,组织机构等内容,了解商事组织纠纷的类型及纠纷解决。,课程教学说明,课程目标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和学习,使我们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民商法的基本术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主要的民商法的重要的法律规范内容,促使我们思考各种现实中的法律问题,提高运用民商法进行自我保护和

4、解决各种法律纠纷的能力。,关于教材及其教学资源 主要教材: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参考书目:民法总论,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的故事,【美】约翰 麦 赞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法学导论,【德】拉德布鲁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法学概论,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法学入门,刘德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我校经济法律概论精品课程相关内容,课程考核 考察:上课期间布置每章应知应会知识点以及每章后的习题;平时成绩占30%。 (提醒各班学委或课代表:每章习题要求在

5、规定时间完成,同学们将习题答案发送给学委或课代表,由任课教师按照参考答案,将同学们的答题成绩逐一登录,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70%。,总目录,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五章 合伙法律制度 第五章 公司法律制度,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 法律关系,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知识,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与法律、法律规范 三、法的渊源与法系 四、法律体系,一、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学习法的概念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法的语义。汉字“法”的古体是“灋”,说文解字廌部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

6、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可见,古体法的基本涵义是刑戮、罚罪,也有规范的涵义,引伸的涵义是去邪而平正如水之意。廌据说是古代的一种神兽,能辨是非,曲直,据说古代裁判案件时,裁判官如遇疑难案件无法得出判决结果,则由廌神裁,被廌所处者败诉。英语法的表述是“Law”,英文的古体拉丁文的法是“Jus”,有规则、公平、正义等涵义。,就法的起源,形成了许多学说,有代表性的是神意说、社会契约说等。神意说,法是神的意志。在古埃及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他的命令就是神的旨意。 另外一种有代表性的学说是社会契约说,该学说认为,最初人们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为了摆脱孤独、贫困、危险的“自然状态”,避免相互之间的互

7、相袭击,人们订立契约,建立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法。还有观点认为法的诞生源于人的天性。这些学说的共同点是,法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就有法的存在。法也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埃及传说中的司法女神,汉穆拉比法典,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一)法的概念,法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行为规则。法是特定国家判断人们行为是非曲直的标准。但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不仅仅有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党的章程等。法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与上述其他规范的共同点是对社会

8、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与引导作用,进而形成社会秩序。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赋予社会关系主体相应权利与义务的,反映着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取决于国家中执政者的意志)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法律具有自身的特征。,(二)法的特征,国家规范性: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但是法是出自国家的规范,具有国家规范性。只有国家才能创制法律规范。国家创制法的途径有两种:国家制定;国家认可。 普遍的适用性:法是国家规范,在国家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受到法的约束。法的普遍性程度仍可互有差异:一般法、特别法。 国家强制性:法以(潜在的)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不等

9、于简单暴力,也不是法的唯一保障。 法的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二、法律规范,(一)法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二)法律规范的分类 (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法与法律、法律规范的关系,法与法律规范 法由法律规范组成的。法是一个有机系统,法律规范是法的最基本的细胞,是法的基本要素之一。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具体的说,法律规范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后果的准则;法律规范规定普遍的行为模式,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和可重复性;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高,可指导人的行为。,(二)法律规范的分类,以法律规范本身的性

10、质为标准的分类 法律规范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人们的行为各种各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行为模式,一是可以做的行为,二是应该做的行为,三是禁止做的行为。而这三种行为模式又可概括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类型。与这三种行为模式相适应,可以将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规范分为三大类别。 授权性规范:授权主体可以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规范可以; 义务性规范:规定主体必须为特定行为的规范应当; 禁止性规范:规定主体不得为特定行为的规范禁止,(二)法律规范的分类,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的不同,或者说权利义务的刚性程度不同,分为两种任意性规范与强行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在法定范围内允许行为人自主确定权利义务内容

11、的法律规范(合同) 强行性规范:所规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性质,不允许主体单方或协议变更其适用的法律规范(公司法注册资本),(二)法律规范的分类,依法律规范的确定性,分为三种: 确定性规范:明确规定了行为规范的内容,无须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的法律规范 准用性规范:没有明确法律规范的内容,但明确了可以或应当援用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法律规范 委任性规范:没有明确法律规范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予以具体确定的法律规范,(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适用条件,“如果” 模式:行为规则 (可为、应为和勿为) 后果:“否则” (既可以是肯定的后果也可以是否定的后果),主体享有权利时 不得滥用

12、权利 否则需要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我国婚姻法第24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一法律规范的三个构成部分如下: 假定如果夫妻的一方死亡,且留有遗产的。(因为继承始于被继承人死亡。这是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 模式另一方有继承其遗产的权利。(行使继承权是行为人的行为准则本身。) 后果如果夫妻一方的死亡是他方谋害所致,他方则丧失继承权。 第20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13、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三、法的渊源和法系,法的渊源 法系,(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的涵义 法的渊源又称为法律的形式,指来源不同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法的外在存在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历史类型的法律渊源有所不同,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

14、渊源也不尽相同。早期的法律形式是不成文法,习惯法、宗教规范、判例法。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成文法形式,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经、秦律等。 我国现行法的渊源类型成文法 我国由于属于成文法国家,主要以制定法作为法律渊源,判例不是法律渊源。 成文法是由国家特定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采用文字条文表达形式的法律。不成文法是由国家特定机关认可具有法律效力,而不采用文字条文表达形式的法律。,我国现行法律渊源的种类,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部门规章 司法解释 国际条约,宪法,“宪法”既是法律渊源概念。也是法律体系概念。 作为法律渊源,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地规定国家、社会

15、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的,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渊源的特征:,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其他法律的规定是宪法规定的原则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化。 宪法的地位和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法律,特别注意:此处我们是在特定意义上讨论“法律”这个词的。 在中国法的理论与实践中“法律”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其狭义上,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的分类,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

16、修改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基本社会关系的法律。 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但不能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通常规定和调整基本法律调整的问题以外的比较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具有规范性内容的决定和决议,也属于法的渊源。发布这些决定和决议通常是为了对已经颁布生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补充,因此,它们与被修改或补充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的效力仅低于宪法和法律。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规定”、“办法”等。 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还有权发布决定和命令,其中具有规范性内容的,也是法的渊源,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效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特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