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8510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节目制作-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电视节目制作-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电视节目制作-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电视节目制作-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电视节目制作-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节目制作-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节目制作-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电视节目的拍摄,学习目标:要求同学掌握摄像机空间位置的确定方法、镜头的含义和类别、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内涵和特性,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方法的含义、类型、表现特点、拍摄及要求等、变焦拍摄于推拉拍摄的异同点,在实践中能掌握具体摄像机的拍摄技术。 重点难点:拍摄三坐标、画面构成要素、景别、拍摄角度、镜头的分类、固定画面的概念、特点、功用及拍摄要求、运动镜头拍摄要领、推、拉、摇、移、跟镜头的含义、表现特点、拍摄及要求。 教学形式:课堂多媒体授课+课堂演示+实验 主要知识点:拍摄三坐标、画面构成要素、景别、拍摄角度、镜头的内涵、分类、固定画面的概念、特点、功用及拍摄要求、运动镜头的拍摄要

2、领、推、拉、摇、移、跟镜头的含义、类型、表现特点、拍摄及要求、变焦拍摄 教学课时:4课时理论+10课时实验,3.1 观察与摄影,请同学们自学。,3.2 摄象机空间位置的确定,拍摄三坐标 物距:景别 高度:俯视、平视和仰视(摄象机与拍摄对象垂直角度的相对位置) 方向:正面、斜侧面、侧面、背面(摄象机与拍摄对象水平角度的相对位置),拍摄三坐标比较示意图,高度,角度,物距,3.3 画面构成要素,主体,画面构成要素,主体 陪体,画面构成要素,主体 陪体 前景,画面构成要素,主体 陪体 前景 背景,画面构成要素,主体 陪体 前景 背景 环境,3.4 景别,远景,公民凯恩片断,景别,远景 全景,永远的爱人

3、片断,景别,远景 全景 中景,景别,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漂亮妈妈片断,景别,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泰坦尼克号片断,景别,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大远景,3.5 拍摄角度,平视,拍摄角度,仰视,拍摄角度,俯视,3.6 电视摄影的基本方式,拍摄前的准备 1、摄像机电源(会安装、检查电源的电量) 2、磁带是否完好,长度是否合适。 3、三脚架 4、摄像机电缆 5、彩色监视器 6、照明设备,补充内容-镜头,什么是镜头? 1、作为光学含义上的镜头: 2、作为电视画面拍摄过程中的镜头:从开始按下录象键到再次按下录象停止键之间录制的连续的一段图象,称为一个镜头; 3、作为编辑过程中的镜头:从

4、编辑入点到编辑出点之间的连续一段画面;,补充内容-镜头,按照观众心理角度:客观和主观; 按拍摄角度:仰、俯和平;正面、侧面、背面; 按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和远景 按镜头的长短:长镜头和短镜头 按镜头内容:实镜头、空镜头和虚镜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按拍摄方法: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主 观 镜 头,长 镜 头,3.6.1固定拍摄-固定画面,固定画面的概念: 指摄像机在机位、镜头光轴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光轴和焦距“三不变”是固定镜头的基本条件; 机位的变化:推、拉、移、跟 光轴变化:摇 焦距变化:变焦效果,固定画面的特性,固定画面框架处于不动的状态,画框外的运

5、动消失,有利于表现画面内主体的运动、神态和姿势等; 具有拍摄简单、剪接方便、信息集中、观看舒服的特点; 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观祥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固定画面镜头在电视节目中所占时间较短。,固定画面的功能和作用,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固定画面对静态人物有突出表现作用; 固定画面能比较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速度和节奏等; 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划过画面),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注意纵向深度和纵向空间的调度和表现; 注意拍摄方向、角度、景别和轴线等设计; 固定画面构图要求精致讲究、注意艺术性和可视性; 注意“稳”字当

6、头,3.6.2 运动拍摄,摄象机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拍摄得到的画面是运动画面; 分清画面运动和运动画面的含义 画面运动指画面的运动形式,有画面外运动和画面内运动 运动画面指由于运动拍摄得到的画面 画面外运动就是运动画面 画面内运动就是画面内主体的运动 根据摄象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 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要领,总体拍摄要求:稳、平、准、匀 一个完整的运动镜头包括: 起幅、运动和落幅三部分 注意: 1、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 2、起幅和落幅要多录5秒 3、录像机不宜长时间暂停 4、拍摄前动作预演,一、摇镜头,摇镜头是由摄象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

7、垂直移动摄象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部分。,摇镜头类型,从运动形式上分有: 水平横摇 垂直纵摇 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 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 各种角度的倾斜摇 摇速极快的“甩”镜头,摇镜头的表现特点,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常用于:介绍环境、故事或事件发生地的地形地貌。 2、摇镜头扩展了画面表现空间,可以包容更多视觉信息。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或事物的内在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事物通过摇镜头形成对比,表示某种暗喻、比喻、并列、因果关系等。 从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往地上扔瓜果皮的青年。 从一片花朵摇到一群天真可

8、爱的孩子 从正向外排放工业废水管口摇到河里漂浮的死鱼等。,摇镜头的表现特点,5、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化,这种镜头称之为甩镜头。这种镜头组接的画面动感强,力度更大,常用来表现同一时间内几个空间里事物变化的情况。 6、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 运动轨迹。 7、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8、画面转场的手法之一 9、用非水平的倾斜摇 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用倾斜破坏观众欣赏画面时的一种心理平衡造成一种情绪。,摇镜头的拍摄及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把握好摇摄速度 3、拍摄摇镜头要做到稳、准、匀、平。,二、推镜头,推摄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

9、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 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推镜头特点,1、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2、具有大景别转换 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 远全中近特 3、推镜头造成画框向前的运动趋向 主 体 : 不清晰清晰 物体面积: 小大 景 别 : 大小,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现细节 3、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4、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5、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 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几个问题,1、注意起幅和落幅的静

10、态结构 2、留有足够的长度 1) 起幅、落幅、推进三个部分可分别使用 2)为后期编辑留足时间 3、推进过程中注意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即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上的优势,注意避免: 1)先把主体放在中心再推:太死板 2)推后再移到主体处:找不着主体的感觉,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几个问题,4、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要注意跟焦点 5、推镜头要作到准、匀: 即:对重点表现的形象要准,速度快慢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不要拉风箱, 6、起动和停止应果断、干净、利索、流畅 7、最好选择有一定动作幅度的形象作为起动点和停止点,以克服人为的操作痕迹,三、 拉 摄(拉镜头),拉摄指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

11、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 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拉镜头的特点,1、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拉镜头能造成画框向后运动,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退向远方,视点后移,表现的空间逐渐展开。 即:特近中全远 2、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部分 3、拉镜头造成画框向后的运动趋向 主 体: 从清晰不清晰, 物体面积:大小 景 别: 小大,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1)表现此点在此面位置:表现同学小王在教室 2)表现点与面所构成的某种关系 2、使画面结构形成多结构变化,镜头表现富有层次。 3、拉镜头使纵向方位上的两个具有

12、相关的事物,形成某种 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4、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5、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 7、拉镜头的画面空间不断扩展,有一种退出感和结束感。片子结尾的镜头常采用这种方式。 8、用特写拉成全景的方式进行转场,拍摄注意事项完全类同于推镜头。,四、移 动 摄 影(移镜头),移动摄影指将摄像机架在或依附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称为移动镜头。如同人们边走边看的效果。,移动镜头的特点,1. 画面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元素,各景物表现出连续运动

13、的状态。 2 . 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一种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3. 摄像机运动唤起了人们行走时的视觉体验。特别是作为主观镜头运用时,镜头的运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 移摄可分为前、后、横和曲线移四种。,移动摄影的功用和表现力,1. 移动摄影对开拓画面空间具有独特艺术效果。 2. 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 大纵深、 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 3. 移动摄影适宜表现某种主观视向,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从而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移动摄影的功用和表现力,4. 移动摄影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

14、5. 移动摄影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移动摄影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1、力求画面平稳,移动拍摄要求平稳,必须保持画面水平颠簸小。移摄无怪乎两种: 1)特殊摄录象设备:移动车、 专用依附架 2)人体运动(肩扛或手持) 2、应多用广角镜头 优点:画面动感强,且平稳 3、注意随时调整焦点,以确保被摄主体在景深范围之内。,五、跟 摄 (跟镜头),定义 跟摄: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跟镜头,跟镜头的特点,1、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 2、跟镜头的景别相对稳定。 3

15、、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且由小到大景别也变化,不论摄影机向前运动还是变焦距(广长) 移镜头画面中没有明确的主体,且景别不变。 三种方式的不同特点有着三种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既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运动主体的运动状态。 2、跟镜跟随主体一起移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常被用来通过人物引出环境。,跟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合一(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4、跟镜头对人物、事

16、件、场面的跟随记录,在纪实性作品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1)一方面将观众带入现场成为“目击者” 2)另一方面表现出客观记录的”姿态“,拍摄跟镜头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跟上”、“追准”,(如同摇跟的要求相同)将其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 2、应基本上保持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不能幅度和次数过大过频的跳动。 3、注意焦点和光线的变化。,六、升降镜头,升降镜头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做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做升降镜头。,升降镜头的特点,1、升降镜头使画面的视域得到了扩展和收缩画面有“登高望远、鼠目寸光”的 效果。 2、镜头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形成了画面构图的多样性。得到了多景别、多角度、多视点的构图效果。,升降镜头的功用及其艺术表现力,1、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