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48339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论文)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读研究生吗?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摘要: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专家指出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困难等是大学毕业生们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虽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人力资本的存量成为个人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的重要来源,可是选择读研的同时也会与许多机会擦肩而过。那么,读研是否“划算”呢?古典经济学家过高估计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忽视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愈来愈成为一项核心竞争优势。因此,本文将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对是否应该读研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考研;研究生;人力资本;投

2、资1 引言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国在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莘莘学子们在满足了本科教育之后,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变革的挑战,将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中层次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2016年考研的报考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打破了2014 年及2015年报考人数两连降的势头,而专硕报考势头强劲、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困难等原因,或成为考研人数实现逆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报录比约为29%。2004年至2016年全国考研报名及录取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3、1 2004-2016年全国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折线图此外,数据显示报考2016年专业硕士学位的考生共有85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比去年相比,专硕报考人数增长12余万人,学硕报考人数则减少了3000余人。随着考生对专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2016年专硕的录取率为0.27,低于学硕的录取率0.35,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据教育部文件,今后招生政策将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根据教育部预计到2020年,专硕与学硕的招生比例将达到7:3。为何今年报考人数出现了明显反弹? 据此前一组针对3000余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考研人群中,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而考研的占43%,因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

4、群占13%。其中往届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是对毕业后的薪酬满意度低,或为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中国教育在线的总编辑陈志文分析称,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可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读研只是将就业期推迟了两年或三年,并不等于以后不就业。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而且读研期间可能错过了许多很好的工作机会,失去年龄优势、犯错被容忍的机会等等,以上这些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

5、临多方案选择一个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读研的确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比如构造更高层次的交际圈、获得“985/211”的敲门砖消除高考失利的阴霾、追逐自己的兴趣,达到专业的高度以及未来获取更高的基薪水平等等。因此,我们在做“是否考研”的决策之前应先衡量比较一下读研将获得的收益与因读研产生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古典经济学家过高估计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忽视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仅依靠物质资本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人力资本逐渐起到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必须重点开发人力资本,发挥人力资

6、本的最大效用。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不是指人本身,而是存在于人身上的知识、能力、健康,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就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投资有五种典型的方法,包括正规教育、 在职培训、干中学、健康保健、劳动力迁移,其中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是学者研究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文章重点利用通过高等教育获得人力资本增量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来分析和探讨大学毕业生是否应该选择读研的问题。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2.1资本与人力资本“资本”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亚当·斯密首先将“资本”

7、定义为可以生产产品的产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资本”都一直局限于物质资本,并与土地、劳动等一起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国民收入核算中无法以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进行解释的“成长剩余”,随机试图解释这一“剩余”的产生原因。此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突破了“物质资本”的局限,率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主要包括人以及物两个方面,即企业的人力资本及物力资本,具体来说,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身上的技能、体力、知识等储量的总和,这种人力资本只能够通过教育、培训以及人力的流动来获得,这也保证企业资产可以实现增值的资本。2.2人力资本理论

8、的提出和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教育投资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舒尔茨认为:“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因素。人们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就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途径有:各级学校的正规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力的迁移、国外人才移入本国;信息获得。在所有投资渠道中,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在增加个人的价值含量、提高未来的经济收入和引导未来消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上看,教育投资对社会有良性回报,它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科学文化进步。从微观上看,教育投资对受教育者个人有

9、较高的经济回报,它能提高和改善人的未来收益状况。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以及教育的经济价值的影响下,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的力度和强度。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时指出,美国在19261956年间,“没有解释的”经济增长为60,其中,3050的增长是教育投资增加的结果。丹尼森的研究也表明,1922年1957年间,美国教育投资对实际收入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对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42。可见,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国家经济发展、个人未来收入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关于个人投资决策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基本构架的建造者之一,加里

10、·贝克尔(Garys Becker)最大理论贡献在于,他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研究基础,使个人的投资收益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计量。他将人力资本投资界定为:增加未来货币收入和心理收入的投资。他认为,获得更多的效用(现在的或未来的),并得到某种方式的满足(货币与非货币的),是人们对自己或他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人们的投资决策是在成本收益的比较前提下做出的,只有当预期收益现值不低于满足未来需要支出的现值时,人们才愿意投资。即:t=0n-1Bt(1+r)t+1t=0n-1Ct(1+r)t+1式中,Bt与Ct分别表示为第t期的收益和支出,r为市场贴现率,n表示时期。人

11、力资本投资理论中曾提到,导致投资者个人做出投资决策的主导因素,就是投资产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因此,个人由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收入也有所不同,这种收入差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投资决策。著名经济学家雅各布·明瑟深入地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投入及受教育年限进行了研究。雅各布·明瑟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角度,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与教育资本存量呈正相关关系。(2)随着利率或贴现率的上升,拥有不同教育资本存量的人之间的收入差别也会越大。此时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则需要更高的收入进行补偿。(3)工作

12、生命期限越短,具有不同教育资本存量水平的人,其收益的差别则越大。这是因为教育投资成本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补偿。当受教育时间差别一定时,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别要大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别。明瑟的观点正是个体进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个体进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及家庭的未来收益,也就是说,个体进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遵循效用与收益的最大化原则。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前提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因此,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成为一种必然,人力资本理论为“考研热"现象的出现做出了最好的解释。3 “考研热”的原因分析导致“考研

13、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大学毕业生个人的价值取向影响,有其家庭环境、同学的选择的影响接下来,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归纳出三点引起“考研热”的主要原因。3.1“理性经济人”与“资源稀缺性”对于考研热现象的出现,首先可以用经济学上关于“理性经济人”和“资源稀缺性”的假设来解释。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投资主体(包括个人、厂商等)都是“理性经济人”。读研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主体的选择也是理性的。考研、读研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以及毕业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非经济收益等,考研者对这些成本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了解的。假定人们在进行是否考研的选择时,都是以追求效

14、用最大化为宗旨。那么考研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会对自己的考研行为进行成本收益的预期和衡量,获得较高的收入是考研、读研者对自己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直接要求。正是因为在预期衡量中看到了考研、读研的收益高于成本,并能获得没有读研的人所难以获得的某些非经济收益,投资个体才会做出考研、读研的决策。因此,考研是“理性经济人”的投资行为,即考研者对考研、读研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决策结果。经济学上另一个基本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承认这种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组织资源的方式,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特有的优势的存在使得接受这一层次教

15、育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可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人们也就更趋向于追求和利用研究生教育这个资源,对研究生教育的强大需求也就因此产生。3.2 教育投资与工资的正相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表明:受教育层次与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工资收入逐渐增加。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个体,虽然在上学期间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如因上学而丧失了工作机会),但其在毕业后这种损失可以快速得到补偿,并使其终身收入远远高于只受过地低层次教育的个体。正如马克布劳格所说:“教育与收入之间正相关的普遍性是现代科学最显著的发现之一,也是少数几条适合于分析所有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准则之一”。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数据表明,受教育

16、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报告,2015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4.8%,其次是本科毕业生89.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89.3%。其次,毕业生平均月薪与学历呈正相关。2015届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为4777.9元;本科生毕业薪酬月均3678.8元;专科生薪酬最低,每月只有2939元。可见,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总体趋势表现为文化水平、职务职称越高,收入也越高,高学历人员的平均教育收益率有著较高水平。3.3产业结构调整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我国近年来开始进行了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提高产业的整理竞争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本需求。根据资料分析,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加强对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