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48308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测试复习讲义为你打开一扇门一、篇章结构全文共 5 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一) (1、2)议论大门,由门谈起,引入话题,为下文论述亮出梁粗文学这扇大门蓄势。(二) (3、4)初识大门,阐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三) (5)打开大门,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二、文章主旨课文以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浓厚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三、重点集释1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标题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标题醒目;二是恰当地运用了比喻;三是设置了悬念;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2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是

2、什么意思?把它作为我们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又有什么意义?字面意:为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让青少年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文学这一领域的无限风光。意义:说明这个门不仅是领略文学之门,也是学习语文之门,更是踏入初中生活之门。3文学的特征:表达情感,诠释历史。4文学的内涵:反映历史,是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5 “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一定知识、学位,但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表现了作者希望青年人不要重理轻文,要主动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6 “现代文明人”与“文学”的关系:文学可以表达现代文明人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反映现代文明人的生活,文学能使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四、重点语句:

3、1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情感的结晶。 ”用排比和比喻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 、 “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了语势,极富表现力。2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运用了排比手法, “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繁星一、篇章结构全文共 4 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一) (1)从前在家乡看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甜美、温馨,侧重表达了对星天的依恋之情。(二) (2)三年前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亲密、投机,表现了作者与星星的伙伴之情。(三) (3、4)如今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惬意、信赖,侧重表现了作者与繁星的

4、知心知情。二、文章主旨课文以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三、重点集释1 “繁星”的理解。在作者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作者把繁星比作母亲,感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整个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繁星比作朋友,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对星空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第三小节的结构层次。第三小节一、二两句开启下文,下文便是写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展开的。四、重点语句:1 “船在动,星也在动在

5、我的周围飞舞。 ”运用比喻把星星比作“萤火虫”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星星摇摇欲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2 “海上的也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运用了排比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的夜的柔美、静谧、奇妙,表达了作者对海上的夜的喜爱之情,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星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地说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予星星以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在闪烁的景象, “我”与自然融为了一体,表现了“我”与星星的知心之情。冰心诗四首一、 母亲1. 主题: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赞扬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博大。2.风雨的

6、理解:“天上的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心中的风雨”比喻心中的烦恼、忧愁、痛苦,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3.表现手法:联想类比,诗人借前一个“躲”字引出了第二个“躲” ,这种联想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亲保护的心态,赞扬了母亲的伟大、温暖。二、 纸船1.纸船的象征义:纸船象征了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祖国、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了诗人纯洁美好的心灵。2.写作思路:折(叠)纸船抛(流)纸船梦纸船3. 主旨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 ”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说说这句中“求”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泪”是爱与思念的结晶;“悲哀”因

7、为远离母亲,极其思念母亲而产生的悲哀之情;“求”是恳请的意思,用在这里突出了诗人的思念之苦,包含了女儿对母亲的全部的爱。4.像诗中一样借梦抒情的诗句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表现手法:托物言情(托物抒情) ,借“纸船”这一形象,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6.母亲与纸船主题的比较。母亲: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纸船: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与回报。三、 成功的花1.“成功的花”比喻事业的成功,荣誉的夺目。2.哲理:不要只看到别人所获得的成功,而要了解这成功背后所蕴含着的艰苦努力;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精

8、神,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3.“为什么用惊羡而不用羡慕?“惊羡”比“羡慕”多了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也更能突出人们对成功的花的成功原因的不够理解。4. “透” 、 “遍”写出了什么状况?奋斗是艰苦的,浸透着辛酸乃至痛苦的无数泪水;牺牲更是壮烈的,洒遍了生命的汩汩鲜血。四、 嫩绿的芽儿1.主题:以植物生长来比喻青年的生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牺牲和贡献。2.色彩抓住了芽、花、果的特征。“芽儿”的“嫩绿”预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华丽;“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3.

9、写作顺序:层层递进, “芽儿” “花儿” “果儿”的顺序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它们说的话的内容,有“发展”才能做“贡献” ,而“牺牲”是最大的,也是最后的“贡献” 。安恩与奶牛一、小说常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小说主题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着作者的敬重之情。这篇小说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生命的情感追求。三、重点集释1.第 1 段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其怎样的形象?年纪老迈,爱干净,勤劳节俭,

10、过得有尊严。2.集市的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集市的喧闹嘈杂,也衬托出安恩的旁若无人和安闲。3.对奶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奶牛的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说明这是一头很好的奶牛,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也表明了它与安恩关系密切,他们相依为命,厌烦周围的嘈杂环境。4.怎样看待安恩的行为?安恩因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而带她出来,表现了安恩对奶牛的理解,表达了她对奶牛的真挚情感,这说明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5.安恩的形象衣着朴素但整洁干净,性格安静悠闲,从容又充满自尊,从她对奶牛和其他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她的淳朴、善良与慈爱。四、重点语句1.第 8 自然段首句中的“爱怜”和“不屑” 。说明她喜欢

11、自己的奶牛,舍不得奶牛被屠夫敲打,也表明她对屠夫敲打奶牛的不满与不屑。2.结尾中的三个“我们”的含义?三个“我们”说明她早已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人物的淳朴性格以及对动物的慈爱之心在这句话里集中体现出来。古代寓言二则一、文学常识1.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擅长用小故事来说理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都是书中的寓言故事。2.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二、课文讲解(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想要 量长短 放置 同 “座 ”,座位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

12、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至 之市, 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 。 ”等到,直到 到 去,往 携带 量好的尺码 量好的尺码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 遂(su)不得履。同 “返 ”,返回 等到 结束 终于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 ”用 相信自己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结尾的好处:用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

13、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迂腐、固执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具有讽刺意味。2.寓意: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3.道理(启示):做事不要墨守成规,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尝试,解决问题。(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 遽 契(j q)其舟,渡 的人 他的 掉,落 在,到 立刻,急忙 用刀刻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 。 ”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儿 从剑落的地方 他 的地方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舟已行矣(y) ,而剑不行,

14、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但是 像 迷惑,糊涂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最能表现楚人愚蠢的一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寓意: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3.道理(启示):世界上的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并适应这种变化。4.楚人和郑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的对策。往事依依一、篇章结构全文共 7 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一) (1)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开启下文。(二) (2-6)深情回忆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那么一忘怀的四件事。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

15、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编织了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终生受用。(三) (7)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我”奋进。二、文章主旨课文通过“我”对初中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的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我们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三、重点集释1文章开头的妙处。首句用“年华似流水”的比喻形象描述了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第二句用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2第 2 段中为什么要写后来重读水浒传的经历呢?通过对比,衬托小时候读水浒传形象之鲜明,印象之深刻。3第 3 自然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千家诗给了“我”生活的乐趣,突出了千家诗给我带来的魅力。4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