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748179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8)(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指导,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年月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词,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分别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三首诗词,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来朗读,

2、要求: 1、能流利、通顺地朗读并读准字音。 2、能准确停顿,读出重音、语气、语调。 3、能把握并读出作者在诗或词中所寄寓的感情。,再读诗词,在你认为应该重读与停顿的地方作标记并注明理由。,细细品味并朗读这三首诗词,然后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或词写一段赏析文字。,赏析示例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这两句诗人着意描写,好象真是诗人曾在赤壁古战场沙土中,发现一枝长满铁锈的断戟,经过磨洗,辨认出是六百多年前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实际上并非如此,诗人不过是借物咏史,引出后面两句议论。这样的开端也

3、是独出心裁的,和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咏史之作相较,新颖别致。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没有从赤壁之战正面去发议论,也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从侧面落笔,用形象的语言,“带情韵”的抒情性议论。诗句又重在突出“东风”,就是说,赤壁一战如果不是借助东风的力量,孙刘联军未必能够获胜,那么,曹军长驱直入,东吴的两个美女便将被曹操关锁在铜雀台中。这样论史,既不落常套,又富有新意。仔细玩味,便可体会其言外之意。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朗读录音,展开想象,然后说说在你脑海中闪现了怎样的画面。,同学们也来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寄寓自己的感情。,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