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748157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议论文开课第一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思善想,学习议论文的第一课,你看到了什么?,“即使同是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难怪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知识回顾,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作者所持的 观点和看法,2、论据,3、论证,用来证明 论点的材料,运用论据 来证明论 点的方法,没有思想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肉。没有思想的文章,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堆字。,古人云: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

2、,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优秀的议论文的共同特点:,立意的高下则取决于作者思维的宽窄深浅,因此,在立意上求新,首先要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一是广度训练,要运用发散和逆向思维,尽可能地找出材料中的多种观点与角度。 二是深度训练,要深入挖掘材料不同层次的含义,直到最深处,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立意新颖,别出心裁。,把你的思想凝练成一句话,它就是你的论点。是你文章的灵魂。 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做出的判断。用文字来表达,就必定是一个判断句。,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 道理

3、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学习用“摆事实”证明观点,现实中的事实 历史事实 文学作品中的事实 统计数字,片段一,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

4、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但他无力拒绝。,举现实中的事实为例,演练,拒 绝 平 庸 ,能读书和会读书,并非一回事。南宋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当时的另一位学者跟他开玩笑说:“陆公,书橱也。”唐朝李善,读书贯通古今,精于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深得好评;可惜的是他缺乏创见,只能为前人作注释,被称为“书簏”。(能读书未必会读书),举历史事实为例,片段二,l,三国演义是一本人见人爱的小说,其中有两个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吕布,他先靠丁

5、原,后却靠董卓而杀丁原,投靠董卓后,又杀掉董卓投靠王允,后来单干失败后,竟然想要投靠曹操,真是个没有丝毫“诚信”的卑鄙小人,所以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另一个是关羽,自和刘备桃园结义后,一心一意辅助刘备打天下,死而后已,可称为天下第一“诚信”人,所以得到了万世敬仰。(“诚信”何处寻),举文学作品中的事实为例,片段三,张朝阳,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留学,七年后,获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1995年10月,回国任ISI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1998年2月,成功推出搜狐(Sohu)网站,同年10月被

6、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举统计数字为例,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 名言警句 俗语谚语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范例,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同他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神。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原稿),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就会创造奇迹。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流云,舞若虬龙的书法。试想,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池水能被染黑吗?所以

7、说,勤奋成就了王羲之,成就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了成功之路!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修改稿),语段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物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他还是思想和行为的结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有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

8、章。 注意: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1、确立论点 词语表述的方法: 1)找出作文题目的主题词。 2)罗列与该主题词意义相同相近相反相联系的词语 3)打开思路把有效的词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句子,我们再来看广东一考生写的一篇作文: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

9、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

10、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

11、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本文是广东高考一篇满分作文。作者用议论的写法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观点正确,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是议论文中的三要素突出、完备的典范的议论文。 当然根据需要,并列式可与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可以结合运用。,思维方法的训练,要在立意上求新

12、求优,必须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一般来说,在立意上求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运用逆向思维,即将约定俗成、广为人知的老观点、老说法反过来说,比如“近墨者未必黑”“名师未必出高徒”等等。这些与习惯思维截然相反的论点往往能语出惊人,使读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第二种是与时代结合,翻出新意,“老瓶装新酒”。如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可以在表明勤俭节约应受到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如果一味地抑制消费,则会影响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课堂训练,某班语文课上因为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知足才能常乐;二是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若参加他们的讨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呢?,作 业,1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一次到郊外春游,看到:一方是姹紫嫣红的鲜花,在微风吹拂下摇曳多姿;一方是破土而发的小草,虽沾满污秽,却倔强地生长着。,2阅读寓言鲁人徙越,选择你喜欢的立论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