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48042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沙市十一中 郑雄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上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节内容后,对本节课作以下反思:二、几点收获1、本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二人小组互述,六人小组互相交流,二人组长落实过关的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互相交流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的理念贯穿始终,将课堂教学与小组和个人评价制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易学方案

2、的温故互查,新课导入,设问导读,尝试解题,自学检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落实到位,学生有2人小组互述,6人小组合作交流,2人组长讲解与落实把关,个人与小组展示,学生上台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等等,学生真正动了,懂了。3、学生评讲过程中,类似的证明过程可以运用数学里的“同理可知”进行简写,本节课衍生出的这种数学书写格式是我意外的收获,当然如果更加系统规范的板书出来并让学生利用此书写格式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加完美。二、不足之处1、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在本节课堂上没有提出,只在课后如果能在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对“三线合一”也加以说明,更能全面反映本节课的

3、深度。2、对于课本例3没有讲解,例3主要是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尺规作等腰三角形,虽然现在教学对尺规作图有所淡化,但仍应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尺规作图,所以如果课堂上能呈现例3,教学内容会更完整,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全面。三、再教设计在解决“三线合一”这个命题时,可以在知识回顾中用几何语言叙述“三线合一”所包括的三个命题,在本课结束后,抛出逆命题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在课后训练中完成,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培养以及今后逆命题、逆定理的学习都很有好处。“教然后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4年10月30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