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47899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与体会江西省修水一中付小勤 332400 摘要:通过两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作者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体会关键词 :新课程 情境 整合 微型 创新 自学 信息 从2008年9月开始,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经过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积累了许多感受和体会。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

2、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教学情况,谈谈自己在实施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体会.一、运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借助于社会互动,利用学习材料,建构意义而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知识还原为特有的情境或置于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情景中,从而促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3、。在进行化学必修1中“氯气”的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发生氯气泄露的一组视频,并结合现场救援人员的处理措施,让学生思考:氯气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在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并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做出猜想、假设,进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将原本抽象陌生的内容转移到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降低了思维难度,经过分析讨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在化学

4、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反映教学时间紧张,甚至认为新课程将原来两年的教学内容放36学时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化学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覆盖面上看,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必修I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了,而且过于细节性的知识不作基本要求,即知识面广、要求降低了,突出了核心内容,对主要物质性质和观念性知识(如元素观、分类观、比较观)的要求提高了。由于教师对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为,在原来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擅长讲解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忽视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因此在必修模

5、块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例如,铝及其化合物内容是高中物质性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教学一般需要三课时完成。在化学必修1课程中,教师能够在l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吗?怎样才能完成呢?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铝及其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既是共性又是特性。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铝制饭盒不能盛酸和碱提出问题,再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接着演示打磨和不打磨的铝条分别与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从实验现象的不同,提出问题,

6、说明原因,进而过渡到氧化铝及其性质的讲解;最后从氧化铝的制取说到氢氧化铝,进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整合教学,抓住了核心知识,发挥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不但学习了新的化学知识,也获得了新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微型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师的基本授课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标准的仪器设备,“金科玉律”般的实验操作规范和一起组合模式,偏重于实验操作的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相结合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锐意进

7、取,构建微型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微型化学实验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国际公认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其基本特征是仪器微型化和试剂用量少,具有污染少、现象明显、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用于教学实现的单人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直接从实验现象和教材中获取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做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与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二种做法:1、有机整合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演示实验以常规实验为主,学生实验以微型实验为主;有毒有害、污染较为严重及适合微

8、型实验特点的实验应尽量设计成为微型实验。2、开发微型实验探究课程资源。如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本低的、废弃物品为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及药品;设计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等为微型实验探究课程资源。下面是我在氨气的教学实践中设计的一个氨气喷泉微型实验:1、实验用品仪器:30ml注射器3支;橡胶塞1个。药品:碱石灰固体;浓氨水;含酚酞的水溶液。2 实验装置 (A) (B)3实验内容及操作在去掉活塞的注射器针筒(下端用小胶塞密封)中加入约0.2g碱石灰粉末塞上橡胶塞,在另一注射器中吸入少量(约1mL)的浓氨水,将注射器内的浓氨水注入到加入碱石灰粉末的针筒内,

9、碱石灰遇浓氨水迅速产生NH3气体,将上部注射器活塞上推,片刻后拔出针头和注射器。如图(A)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含有酚酞的水溶液,将注射器针头刺入含有大量氨气的针筒内,尽可能将针头全部插入注射器,再轻推注射器活塞,将少量含有酚酞的水溶液注入针筒内,针筒内很快就形成红色的喷泉。如图(B)4、实验说明该实验将氨气的制备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针筒不需干燥,成功率100%,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使用。四、利用课外实验,培养创新精神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把书本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

10、神。例如,在学习了原电池以后,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己动手做一个水果原电池。第二天,学生把各式各样的水果原电池带到了学校,有的学生用铜丝、铁丝、苹果、导线、小电珠做成了一个会发光的原电池,有的学生用西红柿、碳棒、铁丝、导线以及贺卡上的音乐铃声装置,组装成一个能发出美妙铃声的原电池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教师还布置了类似的能够在家里完成的小实验,例如,明矾晶体的制取、雨水PH的测定、食盐中含碘(IO3-)的检验、鸡蛋壳化学成份的验证、毛竹筒中气体成份的探究、自已制汽水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自己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增强了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五、充分运用自学辅导教学法辅助教学自学辅导教

11、学, 即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 知识点较多的教学章节中。例如,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先写出下列知识网络结构,再让学生自主地在教材中找寻出答案的方式。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硅元素的用途物理性质:氧化物晶体结构:化学性质:组成:硅 酸性质:实验室制法:典型硅酸盐:硅酸盐组成表示法:硅酸盐工业:陶瓷、水泥、玻璃的介绍物理性质:硅单质

12、主要用途:化学性质:这种方式的处理,既对化学必修1中所重点要求掌握的“元素观、分类观、比较观”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和迁移,又切实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六、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化课程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果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从而体验学习的乐

13、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为媒体而媒体,当课堂教学中遇到了难以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去分析、解析的知识时,如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虚拟出其内涵,的确应该采用该教学手段进行难点的突破,但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定位,让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一般认为下列四种情况宜用现代信息技术:1、过程很漫长的实验;2、有微毒、微害的实验;3、很抽象的东西,如电子云,用图象、语言等不好表达;4、扩大演示实验的效果。现在多数学校班额扩大,做演示实验时(如钠与水的反应、原电池原理等)坐在

14、后面的学生对产生的现象看不清,若利用摄象探头实地摄影,然后通过大屏幕播放,可见度大大提高,实验效果会大大加强。新课程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化学老师,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观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的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2010年7月27日参考文献:1 胡久华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课程改革2007年第2期第29-30页2王辉 高中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7年第23卷第7期18-19页3 王勇、王新华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2期第13页4侯丽俊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月第23卷第85页个人简介:付小勤,男,现年46岁,江西省修水县一中教师,高级教师,九江市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骨干教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于2009年11月立项,从事高三化学教学二十多年,最近两年从事高中新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