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课件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7434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电工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电工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电工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电工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课件2(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2 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3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5 网孔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叠加定理 2.8 戴维南定理 *2.9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2.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目的与要求 : 会对串、并联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重点: 1.串联分压原理 2.并联分流原理 3.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 网络等效的定义 、新知识 由线性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组成的电路线性电阻电路,2.1.1 等效网络的定义 1.二端网络 端口电流 端口电压 2.等效网络:一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

2、关系和另一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 电流关系相同, 这两个网络叫做等效网络。 3.等效电阻(输入电阻):无源二端网络在关联 参考方向下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的比值。,2.1.2 电阻的串联 1. 在电路中, 把几个电阻元件依次一个一个首尾连接起来, 中间没有分支, 在电源的作用下流过各电阻的是同一电流。 这种连接方式叫做电阻的串联。 ,图 2.2 电阻的串联,2. 电阻串联时, 各电阻上的电压为,(2.2),例2.1 如图2.3所示, 用一个满刻度偏转电流为50A, 电阻Rg为2k的表头制成100V量程的直流电压表, 应串联多大的附加电阻Rf? 解 满刻度时表头电压为 附加电阻电压为,代入式(2.2

3、), 得,解得,图2.3,2.1.3 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导等于各电导的和(如图 2.4(b)所示), 即,图2.4 电阻的并联,并联电阻的电压相等, 各电阻的电流与总电流的关系为,(2.4),两个电阻R1、R2并联 例2.2 如图2.5所示, 用一个满刻度偏转电流为50A, 电阻Rg为2k的表头制成量程为 50mA的直流电流表, 应并联多大的分流电阻R2? 解 由题意已知, I1=50A, R1=Rg=2000, I=50mA, 代入公式(2.5)得,解得,2.1.4 电阻的串、并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称为电阻的串、并联或混联。 例2.3 进行电工实验时, 常用滑线

4、变阻器接成分压器电路来调节负载电阻上电压的高低。图 2.6 中R1和R2是滑线变阻器, RL是负载电阻。已知滑线变阻器额定值是100、3A, 端钮a、 b上输入电压U1=220V, RL=50。试问: (1)当R2=50时, 输出电压U2是多少? (2)当R2=75时, 输出电压U2是多少?滑线变阻器能否安全工作?,解 (1) 当R2=50时, Rab为R2和RL并联后与R1串联而成, 故端钮a、 b的等效电阻,滑线变阻器R1段流过的电流,负载电阻流过的电流可由电流分配公式(2.5)求得, 即,(2) 当R2=75时,计算方法同上, 可得,因I1=4A, 大于滑线变阻器额定电流3A, R1段电

5、阻有被烧坏的危险。,例2.4 求图2.7(a)所示电路中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Rab。 解(1) 先将无电阻导线d、 d缩成一点用d表示, 则得图2.7(b) (2) 并联化简, 将2.7(b)变为图2.7(c)。 (3) 由图2.7(c), 求得a、 b两点间等效电阻为,简单电路:可用串、并联化简。 复杂电路:不可用串、并联化简。 简单电路计算步骤: (1) 计算总的电阻,算出总电压(或总电流)。 (2)用分压、分流法逐步计算出化简前原电路中各电阻 电流、电压。,、教学方法 电阻的串并联在物理中已接触过,可采用 自学的形式,以设疑、析疑的方式讲授这次课。 、思考题 1.什么叫二端网络的等效网

6、络?试举例说明。 2.在图2.8所示电路中, US不变.当 R3增大或减小时, 电压表, 电流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说明其原因.,2.2 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目的与要求 会进行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间的 等效变换 、重点 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难点 星形与三角形等效变换的公式 、新知识,三角形连接:三个电阻元件首尾相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下图a所示。 星形连接: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路的三个节点。如上图b所示。 三角形、星形等效的条件:端口电压U12、U23、U31 和电流I1、I2 、I3都分别相等,则三角形星形等效。,3.从已知三角形连接电

7、阻 星形连接电阻,4.从已知星形连接电阻 三角形连接电阻,设三角形电阻R12=R23=R32= ,则 =R1=R2=R3= 反之, =R12=R23=R31=3,例 2.5 图2.10(a)所示电路中, 已知Us=225V, R0=1, R1=40, R2=36, R3=50, R4=55, R5=10, 试求各电阻的电流。,解 将形连接的R1, R3, R5等效变换为Y形连接的Ra, Rc、Rd, 如图2.10(b)所示, 代入式(2.8)求得,图2.10(b)是电阻混联网络, 串联的Rc、R2的等效电阻Rc2=40, 串联的Rd、R4的等效电阻Rd4=60, 二者并联的等效电阻,Ra与Ro

8、b串联, a、b间桥式电阻的等效电阻,桥式电阻的端口电流,R2、R4的电流各为,为了求得R1、R3、R5的电流, 从图2.10(b)求得,回到图2.10(a)电路, 得,并由KCL得,、教学方法 在得到星三转换公式时,启发学生 自己找到记忆公式的规律。 、思考题 求下图所示网络的等效电阻,2.3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的模型 2.会对两种电源模型进行等效变换 、重点 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难点 用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法分析电路 、新知识,1 .实际电压源模型:电压源 和电阻R的串联组合,图2.12 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组合,其外特性方程为,其外特

9、性为,图2.13 电流源和电导并联组合,(2.13),2.实际电流源的模型:电流源 和电导G的并联。,比较式(2.12)和式(2.13), 只要满足,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间就可以等效变换。 注意:1 的参考方向是由 的负极指向其正极。,例 2.6 求图2.14(a)所示的电路中R支路的电流。已知Us1=10V, Us2=6V, R1=1, R2=3, R=6。,解 先把每个电压源电阻串联支路变换为电流源电阻并联支路。 网络变换如图2.14(b)所示, 其中,图2.14(b)中两个并联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代替, 其,并联R1、R2的等效电阻,网络简化如图2.14(c)所示。 对图2.14(c

10、)电路, 可按分流关系求得R的电流I为,注意: 2 用电源变换法分析电路时,待求支路保持不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复习电压源、电流源的特 点而引入新课题。 、思考题 用一个等效电源替代下列各有源二端网络。,2.4 支 路 电 流 法,、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 、重点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步骤 难点 列回路电压方程 、新知识,1. 支路电流法以每个支路的电流为求解的未知量。 2. 以图 2.16 所示的电路为例来说明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对节点a列写KCL方程,对节点b列写KCL方程,3. 节点数为n的电路中, 按KCL列出的节点电流方程只有(n-1) 个是独立

11、的。,图2.16 支路电流法举例,4. 按顺时针方向绕行, 对左面的网孔列写KVL方程: 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对右面的网孔列写KVL方程: 5. 综上所述, 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在电路图中选定各支路(b个)电流的参考方向, 设出各支路电流。 (2) 对独立节点列出(n-1)个KCL方程。 (3) 通常取网孔列写KVL方程, 设定各网孔绕行方向, 列出b-(n-1)个KVL方程。 (4) 联立求解上述b个独立方程, 便得出待求的各支路电流。,例 2.7 图2.16所示电路中, Us1=130V、R1=1为直流发电机的模型, 电阻负载R3=24, Us2=117V、R2=0

12、.6为蓄电池组的模型。 试求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的功率。 解 以支路电流为变量, 应用KCL、KVL列出式(2.15)、(2.17)和式(2.18), 并将已知数据代入, 即得,解得I1=10A, I2=-5A, I3=5A。,I2为负值, 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所选参考方向相反, 这个电池组在充电时是负载。 Us1发出的功率为 Us1I1=13010=1300W Us2发出的功率为 Us2I2=117(-5)=-585W 即Us2接受功率585W。各电阻接受的功率为 功率平衡, 表明计算正确。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基尔霍夫定律引入本次课。 、思考题 试列出用支路电流法求下图(a)、(b)所示电路

13、支路电流的方程组.,2.5 网 孔 法,、目的与要求: 1、会对两网孔电路列写网孔方程 、重点 :用网孔电流法列方程 难点 (1)网孔电流 自阻 互阻 (2)电路中含有电流源时的处理方法 、新知识,1、网孔法:以网孔电流为电路的变量来列写方程的方法 2、设想在每个网孔中,都有一个电流沿网孔边界环流,这样一个在网孔内环行的假想电流叫网孔电流。,3、通常,选取网孔的绕行方向与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可以进一步写成,上式就是当电路具有两个网孔时网孔方程的一般形式。 ,经整理后,得,其中: 4. R11=R1+R2、R22=R2+R3分别是网孔 1 与网孔 2 的电阻之和, 称为各网孔的自电阻。 因

14、为选取自电阻的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 所以自电阻都取正号。 5. R12=R21=-R2是网孔 1 与网孔 2 公共支路的电阻, 称为相邻网孔的互电阻。互电阻可以是正号, 也可以是负号。当流过互电阻的两个相邻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 互电阻取正号, 反之取负号。 6.Us11=Us1-Us2、Us2=Us2-Us3分别是各网孔中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称为网孔电源电压。凡参考方向与网孔绕行方向一致的电源电压取负号, 反之取正号。,7. 推广到具有m个网孔的平面电路, 其网孔方程的规范形式为,(2.21),例 2.8 用网孔法求图2.19所示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解 (1) 选择各网孔电流的参

15、考方向, 如图 2.19 所示。 计算各网孔的自电阻和相关网孔的互电阻及每一网孔的电源电压。,(2) 按式(2.21)列网孔方程组,(3) 求解网孔方程组,解之可得,(4) 任选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如图所示。由网孔电流求出各支路电流:,例2.9 用网孔法求图2.20所示电路各支路电流及电流源的电压。 解(1) 选取各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及电流源电压的参考方向, 如图2.20所示。 (2) 列网孔方程:,补充方程,(3) 解方程组, 得,(4) 选取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各支路电流,、教学方法: 以水流来比喻电流,加深对网孔电流 的形象理解。 、思考题:怎样用网孔法求解含有电流源的电路?,2.6节点电压法,、目的与要求 会对三节点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2. 掌握弥尔曼定理 、重点 (1)用节点电压法列方程 (2)弥尔曼定理 难点 (1)自导 互导 节点处电流源 、 (2 ) 某支路仅含电压源 的处理方法。 、新知识,1. 节点电压法是以电路的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来分析电路的一种方法。 2. 在电路的n个节点中, 任选一个为参考点, 把其余(n-1)个各节点对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