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47196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分数的认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分数的认识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分数的认识案例报告 曲春贤一、学情调研:课前,我对6个孩子(学习优、良、及三等各两个)进行了访谈,主要问了孩子们三个问题:1、 在生活中见没见过90%,38%,2%,100%等等这样的数?在哪见过?2、 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如果孩子没有见过,则出示一则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其中的百分数表示的意思。)3、 你觉得它跟我们之前学习的数像吗?(如果孩子说像,再追问)跟什么数有点像?通过访谈,发现:第一个问题:6个孩子中,5个都见过百分数;第二个问题:3个能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方面来解释百分数的含义,有2个孩子说的准确。第三个问题:有一个孩子想到跟之前学过的分数有相似之处。二、学情分析:百分数在

2、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但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统计过程中的优越性,区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百分数与分

3、数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搜集生活中含有百分数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交流,提出问题 课前,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举起来。好找吗?怎么会那么好找?这说明什么?同意吗?来,说说在哪里见到过?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有的是在生活当中找到了百分数,有的是对生活当中一些现象做了一些分析、计算得到的百分数。总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当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地广泛。我在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想不想研究一下?生:想。师: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的目标是要认识百分

4、数,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稍微整理一下,写在黑板上,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好不好?师:这些问题,你是希望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想自己发现?生可能:自己发现。师:自己发现,非常好!其实从你收集百分数的那一刻起,你在脑子里已经开始研究了,只是要一下子解决这么多问题,可能需要借助一些素材。你们手头有素材吗?生可能:没有师:没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点素材,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几个疑惑你一定会一点一点解开的。(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引导探究课件出示3个杯子:老师分别向三个杯子里加入5克糖、8克糖、15克糖

5、,再向1号杯子倒水至20克,谁知道这20克是什么呀?(糖和水,也就是糖水。)好,老师继续向2号杯子倒水至25克,3号杯子倒水至50克。现在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最甜呢?师:(1)现在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最甜呢,大家都来想一想,怎样判断呢?(2)有想法了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师巡视,听学生的想法后进行指点)(3)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4)有困难了?能不能把你的困难和疑惑也说出来。(出示表格)糖多水也多,糖少水也少。转换成表格师:那能不能从每一杯中糖和糖水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呢。生1:糖水是糖的几倍。生2: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师:我觉得第2个同学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从“每个杯子中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6、入手来进行研究。(课件出示表头: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注意将你们小组探究的方法及结论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中。2.交流: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讨论得非常热烈,那现在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使用展台进行交流)生进行交流:(1) 用分数表示结果。方法一: 520=(问:表示什么意义?表示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2: 825=3: 1550=方法二:将分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他们小组是把三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进行比较了。谁和他们小组方法一样的举手?方法三:用小数表示结果。1: 520=0.252: 8

7、25=0.323: 1550=0.3 ?师:这个小组是用小数的结果进行比较的,也很好呀。其实两位小数也就是表示百分之几的数,0.25我们也可以表示为,0.32可以表示,那0.3呢?可以表示为。表示的意思和前面一样吗?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了哪杯糖水最甜的问题。你认为哪中方法最好呢?分母都是100,只比较分子就可以了。那你现在能一眼就判断出哪杯的水最甜,哦,看来这个方法比较起来的确很快呀。那你能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生:把糖水平均分成100份,糖占其中的25份。(课件演示)师:也就是糖占糖水的25%。那呢?表示糖占糖水的32%(课件演示)呢?表示糖占糖水得30%。(课件演示)师:也就是我

8、们都把糖水都平均分数100份,哪个杯子中糖占得份数越多,糖水就越甜。是这样吗?3、百分数概念的引出以及读写: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更简洁的写法,知道吗?(知道)(25%)指导书写的顺序:我们在书写百分数时,一定要规范,先写分子,然后在左上角画上一个小圆圈,一定要注意这个小圆圈不能写大了,接着画上斜线,最后在右下角画上另一个小圆圈,这个符号叫做百分号。这个数就是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二十五。你能试着把另外两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吗?试试看,比一比谁写的最规范。(抽两生到黑板书写并进行评价)。你写对了吗?能读出这两个百分数吗?4、初探百分数的意义。(1)根据刚才研讨的过程,

9、你来说说25%表示什么意思?生交流,师板书:表示1号杯糖占糖水的25%。(纸条展示)(2)那32%呢?生交流,表示2号杯糖占糖水的32%。 30%表示3号杯糖占糖水的30%。 5、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你能说出这几个生活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不能把你搜集到的百分数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先说说是从哪找到的,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抽3-4个同学交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生交流,并说明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6、概括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组织课堂:请同学们坐好,仔细看黑板师: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百分数表示的意思,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

10、什么共同的特征?也就是什么是百分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交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探究到这里,黑板上的这些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请生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你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还知道用它的“好处”。与分数的异同呢?(生交流)7、研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百分数和分数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明的数学日记吧!(出示课件)这里的分数都可以换成百分数吗?说一说你的看法。师小结:也就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只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的分数,不能写成百分数。这下弄清楚分数和百分数的最大不同

11、了吧?8、初步用百分数的大小代表两个数量的关系这节课,同学们借助具体情境,自己发现了关于百分数的奥秘。考考你怎么样?(课件)小结:百分数也有大有小,百分数的大小反映出数量间的大小关系。(三)总结反思:1、上完这节课,谁能谈谈你自己有什么收获?2、谁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四、教学反思: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

12、,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首先,通过课前搜集百分数,让学生明白: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百分数应用非常广泛。通过问题“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引发学生探究百分数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提出自己心中对百分数的疑惑,整理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学生有目标地进入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课堂上通过对多个情境中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大量素材的协助下,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百分数意义的模型,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再次,通过“明明的数学日记”帮助学生理清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然而,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 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代替学生的思维,放手的程度不够。借助 “

13、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最甜?”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时,问题一提出,第一个孩子就想到要看糖与糖水的“倍比”关系。别的孩子听清楚了这个孩子的想法?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会不会有的孩子还想比较糖块大小?或比较水的多少?我只凭自己主观臆断,认为其他学生应该也会这样想,于是就用一个学生的思维替代了全班学生的思维,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研究糖和糖水的“倍比”关系没有感受到充分的必要,懵懵懂懂地就开始研究“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致使百分数的产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缺乏最初的感知。2、 关键的之处没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百分数建构百分数意义的模型时,由于第一个同学从分数角度的解析,我作为教师,我的语言应该给学生以导向。我的语言没有到位,导致后面的每个孩子都从“怎么分,怎么取”上来解析百分数,淡化了对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的认识,对百分数意义模型的构建不够成功。这些问题以后需要继续学习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