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7196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8.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 里 馆 王 维,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作者档案,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幽篁(hung):幽深的竹林,啸(xi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深林:指“幽篁”。,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

2、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也指吹口哨,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参考译文,本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的气质。,后两句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月光给幽暗的竹林镀上了一层银色,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

3、诗人都融入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这首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琴长啸),相映成趣。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诗歌赏析,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答案: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七言绝句,作者档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4、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词语解释,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满:此处作动词用, 传遍,闻:听;听见,故园:指故乡,家乡,

5、参考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诗歌赏析,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 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答案:“折柳”

6、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案:“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 入 京 使 岑 参,作者档案,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

7、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写作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词语解释,传语:捎口信。,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 入 京 使 岑 参,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故园: 指长安和 自己在长安 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这

8、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 “空山歔欷泪龙钟。”,凭:托,烦,请。,参考译文,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诗歌赏析,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诗

9、歌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kng zng,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答案:这两

10、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 春 韩 愈,作者档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词语解释,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即将结束,才华和能力。,只知道,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

11、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1.“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答案:柳絮团团,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