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6869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培训的理论知识2012.10.25.(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式培训的理论,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伽利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从未教过我的学生,我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 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 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 四、体验式培训的内容和模式 五、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和功能,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发展,1 .1起源 二战期间,盟军在大西洋的商务舰队经常受到德国人的袭击。许多商船被击沉,很多海员遇难,可仍有少数生还者。人们在了解了这些生还者的情况后,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海员,而是那些体质只属一般但富有经验的老海员。原来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求得生

2、存,关键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而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针对这一发现,德国人库尔特汉恩 (Kurt Hahn)了“拓展训练”理念,于1941年和英国人劳伦斯豪尔特(LawrenceHolt)在苏格兰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其目的是训练年轻的英国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训练他们的求生意识。库尔特汉恩称这项训练为 Out ward Bound,其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离开平静的港湾,去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这就是体验式培训最早的一个雏形,这所海上训练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从事体验式培训的学校。,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训练对象由海员

3、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 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个人素质训练和管理训练等方面,其培训目标围绕着领导艺术、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的中心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参训者的人格特征,通过全方位的素质培训,一方面使参训者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全新的方式凝聚企业的向心力。随着培训方法和流程的进一步多样化和精细化,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体验式培训。,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体验式培训机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欧洲兴起的,由于其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

4、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在经历了40年代的创始、50年代的扩大规模、60年代的长足发展、70年代的稳固和80年代的国际化之后,走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己有百余所从事此类培训的机构。总部设在英国的户外训练学校Out ward Bound school已经在全球五大洲设立了40多所分校,目前己经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式培训机构。,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 Out ward Bound School,此后香港、日本。韩国先后引进了体验式培训方式。 1995年,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创办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体验式培训学校,并迅速在各

5、地发展出分支机构。,一、体验式培训的起源与发展,1.2发展 1.亲历体验:视频 2.体验经济 (1)分类:,(2)基本特征 精神产品 周期性短 体验即产品 不可替代性 高记忆性 高价值性,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在牛津字典上,“体验”的定义有三个层次: 第一,“体验”指有意识地成为一种状态或情境的主体,有意识地受到一个事件的影响; 第二,“体验”指被主观看待的一种状态或情境,个人受到影响的一个事件; 第三,“体验”指从真实观察或个人经历中获得的知识。 我国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强调体验学习的“经历”杜威 认为,体验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这是因为同样的事情,不同

6、的人体验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和感受。,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我们体验到的以及描述的事件实际是心理构建的,它仅仅是我们赋于事件的不同解释,而非事件本身。所以说,体验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讲,体验式培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培训师还是学员都是“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各自在不断发送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他人信息的影响,从而不断刺激新信息的产生和传递。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和学员之间互相启迪,平等讨论问题,共同研究问题。,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培训师实际上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员以积极的态度、高涨的情绪去完成面临的每一

7、项任务、克服每一个困难,激发与促进学员积极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对体验式培训进行界定:,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理论上: 体验式培训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吸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和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是个人通过充分参与活动来获得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二、体验式培训的定义,应用中:体验式培训是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搭建的设施,将各种深奥的管理理念和理论,通过而精心设计的情境式、模拟式、互动式的科目予以表述和体现,让参训者通过有趣的

8、游戏、身体的磨砺等亲身感受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熔炼团队、突破自我、增进沟通、发现领导、和谐气氛”的目的。,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3.1体验式学习体系内的理论 19世纪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的学说,其创始人杜威(1859-1952)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学员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等理念。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经验主义的色彩。但是他的“从做中学”的思想对后来的教育始终有着较大的影响意义。,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学教授大卫库伯

9、(David kob)与20世纪80年代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在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个理论已经成为许多培训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设计和开发终身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组织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西方很多管理者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地发挥出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库尔特哈恩在德国南方萨拉姆学校担任校长期间,由于受

10、到18世纪大学教育从实践开始学习,学员学会的知识记忆很牢等理念的影响,自己的想法,兵营“从做中学”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后来以海员的生存训练为契机,哈恩创立了外展训练课程,将自己的“在体检中学习”的思想勇于实践,从而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被誉为“国际体验学习之父” 的卡尔朗基对外展训练的衍生物PA教育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这使他成为体验学习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卡尔朗基研究这种教育模式,并于1977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牛棚和眼镜蛇。其后在不断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卡尔朗基的著作甚丰,写了16本这方面的著作,为现今的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大量的

11、理论依据。,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3.2人本主义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3.3交往教学观 交往教学观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并为交往过程了11条公理,包括:永恒性:人不能不进行交往。关系性:任何交往都是在一定关系中进行的。确定性:处在交往关系中的人,总是以一定的角色关系出现的。经济性:处在交往关系中的人,都以经济的态度来对待交往。也就是说,

12、任何人都不希望因交往而造成损失,即时间、精力或财富的浪费。场合性:任何交往都处在一定场合中。,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可获性:任何交往中,参加者都可期待通过交往有所收获。角色关系的两种可能性:任何交往伙伴不是平等的,就是有差别的。前者的交往就可能是对称的,后者的交往就是补充性的。交往成分的双重性:任何交往都始终离不开以一定的内容进行交往,也离不开以一定的关系进行交往。任何交往都包括这两种成分。可控性:一切交往都以指示、建议、愿望、意见等信息传递内容,它们是可控的。有干扰性:所有交往都可能受到干扰。11.工具性与目的性:所有交往都被参加者作为工具,或者以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来对待。,三、体验式培

13、训的理论基础,3.4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这种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强调教育具有一种“文化中立性”,以此来推演一套民主和平的理念。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这种“完人”教育质疑,并重新考虑了人的主体性。在他们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以无序为主导的。只有在差异中,承认差异,才是与世界和人类的天性相符的。,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性。他们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我们无法否认真理的客观存在,但是真理的类型则是多样化的。倡导开

14、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鼓励多种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关心。,三、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3.5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J.Piaget)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结构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3.6中国

15、古今体验式教育理念 中国早就有过对体验学习的认知,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是孔子关于体验学习比较深刻的理解;战国时期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以及后来朱禀将“行”作为一种教育原则,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宋代诗人陆游也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著名说法等。,到近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都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让学员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动手动脑,有体验、有思考、有分享、有探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

16、的深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说体验式培训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体验活动,学员的高峰体验来自于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现代的科学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都对体验式培训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7行为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3.8整体教育理念 整体教育是强调“关联”的教育,即瞄准逻辑思维与直接思维的关联、心与身的关联、认知性的种种领域的关联、个人与社区的关联以及自己与自我的关联等。整体教育认为,人类这一存在不仅是追求知识和技术,而且是寻求意义的存在。,整体教育的课程是超越了学科框架的综合性的跨学科活动。整体教育理论中的教育是学习者就自身生活的种种维度,注入道德、文化、生态、经济、技术、政治等做出自己的判断。所谓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而且是持续终身的活动,学习是自主的、自我控制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