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6499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9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之二十四节气(精简版)(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之,总 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首歌谣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 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 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 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 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 的

2、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 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二十四节气歌,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二十四节气歌,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二十四节气歌,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二十四节气歌,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六”、“廿一”、“八”、“廿三” 均为农历,春 天,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

3、目中, “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 家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 至22的时段。,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 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 耕耘播种。,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 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 虫类慢慢在洞中

4、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 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 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春之日迎春 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封建时代 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 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雨水,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 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 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 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

5、 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 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 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 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 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 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 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 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 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 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

6、冷空气在减弱的 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 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 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 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 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 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 生。,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 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 “惊蛰节

7、”,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 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 春耕季节。,气候特点,“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 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 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 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 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 除草

8、。,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 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 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 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 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 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 小心并预防。 3、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 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春分,春分

9、,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 月”,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 大约为3月20日左右。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 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 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 着3000年的历史。,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 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民间活动,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活动有: (一)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祝福希 望天上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春耕大忙,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 节肥

10、,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 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 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 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 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 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 力争茶叶丰产优质。,饮食禁忌,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 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 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 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清明,清明,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至6日。,清明是表征

11、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 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但在 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 3天以上低于12度,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 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 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 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物候现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 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 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 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

12、的肥水管理和 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 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 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 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 品质。 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 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 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物候现象,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 气,每年4月19日21日,源自古人“雨

13、生百谷”之说,是播 种移苗、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 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大约在4000年前,轩辕皇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 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 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仓颉 主管事务日益繁多,老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仓颉很犯愁。 据说,仓颉回家以后,关上大门,三年没出,他把一路收 集的图形,在院内用树枝都画了出来。为此,他把杨武沟周围 的干树枝全用光了。,相关传说,仓颉造字的成功,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带 来了光明。这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当时正遭灾荒,许多人家无 法

14、糊口,他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人 们终于得救了。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 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 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也就 是现在的谷雨节。 自此之后,每年谷雨节,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会期 长达七至十天。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此 地,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仓圣进庙和盛大庄严的祭奠仪式,缅怀 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

15、或大风暴雨。,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 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 养。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 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雨生百谷。雨量充 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 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物候现象,谷雨饮茶,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 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 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 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

16、或一芽两嫩叶的; 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 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 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 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 更追捧谷雨茶。,夏 天,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 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 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 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 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 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