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6195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的教学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 预防与处理 ( 3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 宋忠志,一、前言 二、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三、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五、运动损伤的应急原则 六、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急救,一、前言,现代生活中体育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大

2、媒体不断地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令人痛心、深思,先不言及谁是谁非,无论法院如何调解及作出何种判决,都于事无补,给伤者留下的是永远的痛;对教育部门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是无法用金钱和时间可以解决的。,二、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一)运动损伤的概念:,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二)运动损伤的分类,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按运动损伤的时间分类 按运动损伤的病程分类 运动损伤的性质分类 按运动损伤的程度分类 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三、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运动损伤发病

3、的潜在因素,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对人体的特殊要求 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膝关节解剖结构图,几项措施,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 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 不断的改进技术动作 注意合理安排局部运动,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准备运动不足 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 缺乏医务监督及安全保护措施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场地设备,气候条件不良,首先: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

4、神对立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总结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运动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心血来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从事力所不及的运动动作,导致运动损伤;一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单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性神经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活动的意义,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

5、体育活动,极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例如:我市某学校的体育教师,今年初在教体育课垫上运动时,一位准备活动没做开的学生在做动作时不慎扭伤了脖子。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在体育运动中经常犯的毛病是:,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 长期局部负荷过大(例如单打一的锻炼,以致超过了人体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短来年,人体组织结构因过度摩擦、挤压、或因过度牵拉,引起微细损伤积累,导致慢性损伤。,例如:慢跑使人上瘾,除了消耗热量、维持体型之外,

6、还可以强化免疫力。就运动心理学来说,慢跑还可以降低焦虑、强化自信、以及增强抗压能力;对心脏而言,它可以使心肌细胞活性上升、心室生理性扩大、心搏量与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增进冠状动脉循环;对肺脏而言,长期慢跑也有助于提升肺活量。美中不足的是,长跑也会有运动伤害,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使用伤害”。 “过度使用伤害”的成因除了内在因子,如慢跑者本身骨骼肌肉异常,以及年龄、性别、体重的差异之外,主要是外在因子,即由于耐力训练或是重复使用而造成,其中又以突然增加跑步的强度最容易造成伤害。跑步的强度指数包括距离、速度、坡度与频率,不论你慢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体能还是挑战极限,这些指数都必须逐次增加,否则很容易受伤

7、。,慢跑常见的运动损伤,膝关节疼痛 慢跑造成的效应集中在下肢,其中以膝盖的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最常见。它起源自下肢骨骼排列不整与肌力不平衡的相互影响,症状常为两侧轮流发生,在下坡跑步时最明显,蹲着或是久坐之后会爬不起来;治疗重点放在股四头肌的伸展以及肌力训练,如果髌骨股骨排列不整太严重的话,还得开刀矫正。 被称为慢跑者的膝盖的髁胫束摩擦症候群也常见,股骨远程与足踝的异常是主因,症状在膝盖呈30度弯曲时最明显,可见外侧髁胫束疼痛;治疗的重点则是在于矫正骨骼的异常以及后续的训练。,应力性骨折的起因也是多重性,除了肌肉疲劳与生物力学失衡之外,过度训练、陡坡度硬场地以及旧伤都会加重病情,一般建议每周慢跑

8、以不超过100km为宜。骨折部位以胫骨最多,约占一半,其余多为腓骨与跖骨;症状是局部的压痛以及活动时疼痛,但光不一定看的到骨折裂缝,确定诊断要靠骨骼扫瞄。一般来说,保守疗法便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应力性骨折,但是在某些部位可能需要及早手术,包括股骨颈、舟状骨、胫骨近端、以及第五跖骨近端,否则会有愈合不良的麻烦。,应力性骨折,2、一次大运动量过大,持续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力消耗过大,血糖降低,出现急性重度疲劳。此时,可以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破坏,运动能力降低,精确度、共济能力均显著下降,警觉性、注意力减退,防御性反应迟钝,这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条件。往往会发生严重的急性运动损伤。,一方面遵守教学、训练和比

9、赛的原则问题。如:在组织教学、训练过程中,不遵循个别对待原则,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其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即使年龄、性别相同,个体间在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技术水平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在教学训练中一律对待要求;没有遵循运动负荷从小到达,技术动作学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组织方法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器械训练是,因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男教师对高年级女生保护不便,对素质和技术差的学生未及时给予得力的保护等,此外,运动场地窄小,人多拥挤,增加了相互碰撞的机会,这在一般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更为突出,没有或不遵守运动

10、场地分区,任意穿越投掷场地,或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练习;运动设备、器材破旧、不符合卫生要求,体育教师缺乏耐心的讲解和正确的示范;练习的安排、时间、线路不正确。,:,案例1,事件发生在天津市一所著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分成两拨,一边是铅球测验课,一边进行排球练习。练习中,排球突然飞向铅球区,一位学生赶过去捡球,不料被掷出的铅球砸中脑部。所幸抢救及时,该学生脱离了危险,且没有留下后遗症。,案例2,某校田径场一圈是180米,直道宽4米多一点,跑道是泥沙结构,一天上体育课内容是追逐跑,就是二人一前一后,中间有一定的距离,后者追前者,被追上的,前者做俯卧撑两个,追不上的,后者做俯卧撑一

11、个。他一宣布,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开始追逐跑了,老师在原起跑线前约两米处多画一条起跑线,第一组安排四对同学,哨子一响,在同学们的呐喊声和掌声中,八个同学尽最大努力跑完了50米,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第二组很快站到了起跑线上,等待我的发令。,哨子一响,八位同学像离弦的箭朝终点跑,待跑到25米左右,第一跑道两个同学稍领先,后者伸手摸到了前者,前者怕被捉住,就朝外道拐,后者由于速度快,刹那间碰到前者的脚,后者一前趋,摔倒在跑道上,前者也失去了重心,跌倒了,斜躺在第二道和第三道上,二、三道的同学一下子来不及“刹车”,全都撞上摔倒的同学,也跌倒在跑道上,观看的同学发出一片惊呼声。老师赶忙跑过去把摔

12、倒的同学扶起,有两个同学面部擦伤,另有四个同学手擦伤或脚擦伤,,主要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是眼、耳、咽喉、血压、脉搏、疝气等方面的检查。 不仅如此,还必须对骨骼系统从结构到外形进行各为严密的检查。包括肌肉力量、关节的稳定性 、身体姿态及以往所受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例如:睡眠或休息不好、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因此损伤的预防不仅仅从医学的角度,还必须从心理上去进行。 其次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容易发生损伤事故。,例如:高中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损伤,这是因为女

13、子缺乏身体协调性而形成的。还有针对有些项目下肢特别容易受伤的特点,在制定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身体调整计划中必须优先考虑下肢的强化训练。,场地设备,气候条件不良,如:场地不平,有杂物;场地太硬等,器械安装不牢,缺乏必要的护具等;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易使人疲劳,中暑,大量排汗,使人肌肉痉挛;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伤;也可因肌肉僵硬、弹性、耐力下降,协调性差而发生损伤。以及场地,灯光等都会造成损伤。,三、运动损伤的预防,(一)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在教学训练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的一项内容。 多渠道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宣传也

14、是势在必行,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认真地搞好安全教育宣传这块阵地,消除伤害事故隐患的出现,真正的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处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也决不可以站在圈外看热闹,应理所当然的站在宣传发动的第一线。 要通过认真实践和推广实施切实可行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宣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潜已默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了一系列伤害事故发生。,例如:以下是某校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举行报告会 定期举办讲座 开展知识竞赛 组织和辅导自编手抄报 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 举办体育图片

15、展 开展辩论会 开设专题晚会 利用校广播站、学生电视台进行宣传发展 办好黑板报,(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个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当时的气象三个方面。一般性准备活动要充分,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有伤部位要谨慎;注意时间间隔;同时要加入一些力量练习和一些伸展性练习对于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肌肉拉伤有积极的效果。,(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1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 2、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

16、器材,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 4、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六)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七)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四、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置手段,(一)应急处置原则(RICE),1、制动(REST) 2、冷敷(ICE) 3、加压(COMPRESSION) 4、抬高(ELEVATION)、,A、停止运动保持不动。 B、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弹力绷带把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F、感觉消失或者20分钟把冰袋拿掉,(二)RICE的顺序,G、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做加压包扎 H、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冰袋进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 I、睡觉是把弹力绷带拆去 J、睡觉是也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重新进行一次RICE处置 L、如果受伤严重,以上程序坚持做2-3天,冷敷法 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血管弃血,有消炎、止血、止痛、皮肤散热、降低体温的作用。 操作要领 1.冷敷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