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专题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5975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专题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电化学专题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电化学专题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电化学专题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电化学专题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化学专题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专题概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电化学专题复习,2015年高考电化学考查情况,近4年新课标I卷考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 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 原理。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考试大纲,考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五个关注点 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膜结构 电化学计算 真实的电化学问题 新型化学电源,(2015安徽卷25)(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

2、色气体产生。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此时正极反应为 。,关注一: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015北京卷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非水介质,(2015江苏卷10)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 3H2CO, 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2015浙江卷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H2O2 CO22eCOO2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015广东卷32) (5)一种可超快充电的新型铝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时负极Al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7AlCl4 4Al2Cl7。,(2014山东卷30)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

4、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2011广东卷32) 可用于钢材镀铝。(4)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Al3e7AlCl44Al2Cl7。,对电池原理认识的提升 对电极认识的提升 对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律的提升,Al 做_极,电极反应式_; Cu做_极,电极反应式_;电池总反应_。,教学建议:,逆向:电池反应某一电极反应 电池反应:两电极反应叠加(电子守恒),方法提炼,观点: 复习中穿插 “小小专题”,(选修4P77),(2015新课标I卷11),(2015天津卷4),(2015山东卷29

5、),(2015福建卷11),关注二:膜结构,新课标I卷: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福建卷: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天津卷: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 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山东卷:电解过程中Li+向 B 电极迁移。,(旧教材P57),(2015上海卷五),28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_、_。 29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_位置补充, 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_位置流出。 (选填“a”、“b”、“c”或“d”),(2015北京卷27),(2012北京卷25),(2014新课标卷 27 ),建议:,1膜的类型,质子/阳离子/阴离子交换膜,2方法提炼,电极交换膜【

6、溶液电中性】 (从两边到中间),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2)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_。,(2010重庆卷29),(2)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 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 (m左m右)为_g。,(2013重庆卷11),膜结构当中的计算,阳极:2H2O4eO2 4H (m左) 2mol 16g 阴极:2NO310e6H2ON212OH (m右) 2mol 5.6g 膜迁移:2 mol H(2 g) m左m右(162)(5.62)14.4 g,阳极:VO2eH2OVO22H (m左) 0.5mol

7、 1mol 膜迁移:0.5 mol H n(H) 10.50.5 mol,方法提炼: 电极反应引起的变化 膜迁移引起的变化,考察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电化学问题的能力,多为两极放电量与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相关量之间的计算。,关注三:电化学计算,(2015北京卷28)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 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

8、,b作 正 极。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1)电子流向与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关系(相等),定性,化学中渗透的物理,D针对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2015北京卷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2015新课标II卷26)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 0.05 g。(已知F96500 Cmol1),(2012海南卷16)(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入量为1 L(标准状况),且

9、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_(法拉第常数F=9.65104 Cmol1,),(2)Q It n(e)F 【Q电量(单位: C);I电流强度(单位: A);t时间(单位: s) n(e)电子的物质的量(单位: mol) ;F法拉第常数(单位: Cmol1)】,定量,(2013新课标I卷28)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 V,能量密度=_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3)电功=电量电动势,WQEnFE n

10、qeNAE,(4)能量密度:,(2015重庆卷11)(5)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 2Cu23OHClCu2(OH)3Cl ; 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 0.448 L(标准状况)。,守恒法,核心:在各电极上反应的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方法提炼),Cu2(OH)3Cl 3OH 3/4O2(),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_。 (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2014重庆卷11)(

11、4)一定条件下,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依据: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阳极:4OH4e2H2OO2 11.2 2.8 阴极:C6H66H6eC6H12 6x x 2H2eH2 2y y,关注四:真实的电化学问题,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2014课标卷27)(3);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Pb2+2

12、H2O2e=PbO2+ 4H,(2014四川卷11)(4)MnO2可作超级电容材料。用惰性电极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MnO2,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Mn2+2H2O2e=MnO2+4H,(2014山东卷30)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 ,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离子放电顺序问题,(2014北京卷28)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FeCl2溶液 ,(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

13、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超电势的影响! 影响超电势的因素有:电极材料、电极的表面状态、电流密度、温度、电解质的性质、浓度及溶液中的杂质等。,建议:,1从氧化还原的本质把握两极反应 2实例:PbPbO22H2SO4 2PbSO42H2O 在阴极镀上Zn、Cd、Ni等H前金属,(2015安徽卷25)(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2015北京卷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其它体现真实性的示例,建议:,充分挖掘生

14、产、生活中与电化学密切相关的情景素材,示例1:将Mg、Al磨去氧化膜,连入电路中。开始电流计指针右偏,Al表面有许多气泡,很快电流计读数逐渐减小至0;随后指针左偏,且电流逐渐增大。此外,Al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未消失;Mg表面只有极少量气泡产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关注五:新型化学电源,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 1电池及其能源管理系统 2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3整车控制系统,(核心中的核心),锂离子电池的两极材料均为能可逆地嵌入及脱嵌Li+的层状化合物。 这些层状化合物具有提供Li+嵌入及脱嵌的一维、二维、三维通道,在Li+嵌入及脱嵌后,其本身的骨架结构保持不变。,1锂离子电池,

15、六方层状结构:LiMO2(MCo、Ni、Mn等) 尖晶石结构:LiM2O4 (MCo、Ni、Mn等) 橄榄石结构:LiMPO4(MFe等),常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建议:把握锂离子电池的本质,(2014新课标卷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 LiMn2O4=Li1x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2014天津卷6)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 CLiCoO2, 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