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如何写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5963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如何写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申论如何写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申论如何写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申论如何写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申论如何写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如何写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如何写剖析(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 论,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我国首次实施考试录用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1989年,1993年,1994年,2006年,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考试录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丰富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公共科目笔试题库 -考试录用法规也已基本形成,我国的情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前的干部录用形式 由国家统一接受分配大中专毕业生; 安置退役军人; 有计划地采取推荐的方式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人员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公务员的产生渠道 领导职务公务员、处级以上非

2、领导职务公务员 目前主要是选举产生或民主推荐、上级任命产生。随着人事改革的深入发展,公务员制度的逐渐完善,一部分领导职务公务员也开始引入竞争考试、竞争上岗机制。 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选拔,即录用。, 报考资格, 公务员录用管理机构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用考试和考核的办法,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纳入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制度,我国公务员录用的基本条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组织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录用工作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即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都由中央

3、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而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公务员法又规定:在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录用考试。同时,某些考试工作可以委托用人部门或下级政府人事部门办理。,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与内容 笔试 公共科目 专业科目 面试:测试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举止仪表和气质等。,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编制录用计划 发布招考公告 报名与资格审查 考核 体检 面试 推荐 笔试 确定录用人选 办理录用手续 试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涵义 公务员法第二十八条指出,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

4、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对这种“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察,体现为在笔试阶段进行职业能力考试,即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申论测试。 也就是说,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用于测量从事国家行政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及能力发展趋向的一种标准化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它是专门用来测量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结构,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内容 数量关系 言语理解与表达 判断推理能力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测试 目标 基本数量关系的快速理解和计算能力 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与运用的

5、能力 对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综合判断等能力 对社会生活等常识性问题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较简单图、表、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申论,申论考试基本知识,申论,是指根据所给材料引申开来,发出议论。申论含有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并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这一考试形式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方法。,申论考试的特点,1、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 2、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

6、较强的背景材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 3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 4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申论历年考题,中央国家机关: 2000: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2001:PPA药物管理 2002:网络管理 2003:安全生产问题 2004:交通拥堵问题 2005:农民问题,申论历年考题,200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问题 2007:土地征用及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2008: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2009:当

7、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010:海洋开发与利用,申论历年考题,广东省: 2003:湖南嘉禾和广东电白的高考舞弊案 2004年上:关注传销 2004年下:高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2005年上:食品安全(苏丹红) 2005年下:汽车超限超载问题,申论历年考题,2006年上:垃圾短信泛滥问题 2007年上:农村文化建设 2008年上:社会救助体系问题 2009年上:地铁施工防地陷 2010年:农民工工作,申论考试要求,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

8、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

9、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申论考试要求,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10、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1、注意事项部分 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150分钟,满分100分。 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资料部分 给出约4000-8000字的材料,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像的诸多方面。 3、申论要求部分 用150-3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用300-400字的篇幅

11、,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就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1000-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申论考试的基本环节,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阅读资料的要点,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位在首要,不容滞后。申论考试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考生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

12、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给定材料的类型,(1)原生态的材料,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访谈类的材料。原生态材料的特点是逻辑性比较乱。对这种材料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主线、大幅缩减材料。 (2)人为加工的材料。由人为选择的一则一则的材料组成的。这种材料的逻辑性比较强,集中反映一个热点问题或者一个专题的思想交流或理论交流的资料。应对策略就是仔细分析每一则材料并分析材料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每则材料之间的关系。,阅读资料: 快速浏览,区分层次,挤干水分,留住干货。,概括主题的要点,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

13、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在这一过程,对材料所含信息进行集中的提取,并按某种标准和逻辑关系将这些信息加以分类,理清关系和主脉,找出梗概和要点,简要、准确地进行表述。,概括主题的要点,概括主题是在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情节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集中、概括、提炼,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概括出短小的观点。 概括主题要能做到删繁就简,也就是要把文章中的次要人物、次要情节删掉,把具体的描写、详尽的叙述加以抽像和概括,把文章中的次要论据删掉,把详尽的例证加以概括。这样,就能得到原文的主干和精华。,概括主题的要点,写作时要

14、注意:1、必须认真阅读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掌握原文的中心思想,找出各段的内容要点,将原文的材料进行筛选、提炼。 2、概括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要随意改变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也不要随意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和写作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语言、结构等特点。 3、概括的内容不能写成原文提纲或片断摘录,也不能随意发挥自己的看法,写成原文的读后感或分析评论。 4、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连贯性和完整性。要语气贯通、前后衔接,适当添加过滤性的语句。 5、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概括主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区分处置法,要根据不同的考题要求来分别对待和完成。 1、概括主要内容。指材料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点。对给定材料所

15、反映的基本事实、基本精神、基本立场、主要意思、关键要素和核心要点等进行大提炼和大综合。 思路1: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又分为两个小思路:第一,提出问题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解决对策。第二,缘起现状原因分析结论。 思路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即:产生发展高潮。 思路3:是按照事件的构成因素进行概括。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其构成因素包括采购加工生产销售。 思路4:就是灵活概括。,概括主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区分处置法,要根据不同的考题要求来分别对待和完成。 2、概括主要问题。一般指不足的、急需改进的方面。把给定材料中涉及的现实问题加以汇集、区别分类和提炼总结。概括主要问题的思路有罗列法和围绕主要问题

16、展开法。 可以把主要问题逐条列出来。在形式上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一是,二是,三是”等规范写法。 围绕主要问题展开就是要提出主要问题及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部分),并看材料中是否有关于主要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的分析(第二部分)。,概括主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区分处置法,要根据不同的考题要求来分别对待和完成。 3、概括主要观点。这是对给定材料中有关方面或人物的基本立场、主张、倾向、看法、做法及所持依据、所做论证等进行综述。 4、概括主要情况。用简括的语言把材料泛写的事物或事件完事地转述出来。要抓住并全部顾及原来事物或事件的所有要素,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概括主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区分处置法,要根据不同的考题要求来分别对待和完成。 还有的概括类题型: 摘要:即要概括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 情况反映:其大体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