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课程导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5917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课程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讲-课程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讲-课程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讲-课程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讲-课程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课程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课程导论(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微观经济学,林琼 lq_seu,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平时成绩:40% 学习态度 考勤 课堂提问 作业 期末成绩:60%,参考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 曼昆:经济学原理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推荐书目,亚当斯密: 国富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

2、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张五常: 经济解释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牛奶可乐经济学 谁动了我的奶酪 21世纪报 经济学人 Voa 人大经济论坛,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是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

3、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某一领域(部门)的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即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等。,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组成,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

4、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现象和行为。,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及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3、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以国际经济关系(如贸易、投资、劳务和资金转移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科学。,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前提 根本目标一致 内

5、容相互补充 基本分析方法一致,基本认识:经济主体有哪些?,家庭 企业 政府,政府,企业,家庭,要素,产品和服务,工资 转移支付,税收 人员,政府购买,税收,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 经济学具有强大的“经济解释”功能 经济学能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学家名利双收,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内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出场费,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

6、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一讲 课程认识,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 为什么要上西方经济学?,第三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四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英国)、柯尔贝尔(法国) 观点: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使国家富裕起来。,2、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魁奈(

7、法国)、亚当斯密(英国)、大卫李嘉图(英国) 观点:认为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3、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18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他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新古典经济学的三次补充,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微观经济理论遭遇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1

8、939年希克斯提出序数效用论,取代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并推广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面对大萧条危机,主张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无能为力。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4、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二战以后,在批判和继承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不少学者立足现实,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各学派百家争鸣的现象(如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凯恩斯发表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的理论是为拯救大萧条开的处方,也为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提供了依据。,5、新古典综合派(现代主流经济学),二战以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

9、济学者,综合了马歇尔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综合,构建了居于正统地位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思想体系。,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经济学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值增值,否则就会被淘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经济学流派生存的法则。,课程认识,课程性质: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培养现代经济思维 核心内容:如何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课程内容:先微观经济学,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一、 边际分析法: 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函数的极值) 边际分析是一

10、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定量分析更严密。 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 (the way things are)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三、均衡分析,

11、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 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即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它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 2. 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不仅用于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结构,而且用于研究经济运动的许多方面。,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供求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交换),消费者理论(效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理论(分配),需求方面,供给方面,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效用论,生产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