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45695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Llt321002018届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北京市各区一模、二模汇编)Llt32100(2017东城一模)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2016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已尘埃落定:物理学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明白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理论;被不少科学家调侃已变成“理科综合奖”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颁给了分子机器这项纯粹的化学基础理论研究;赢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细胞自噬理论也属于典型的基础学科领域。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如果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和我

2、有什么关系”“有何应用价值”这样的问题,多半会被认为外行且为时过早。正如大隅良典指出,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等百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不过,这可不是说基础研究没有用。尽管这些受到本届诺奖青睐的理论距离商业应用还很遥远,但它们的前景却被看好。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三位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相或状态。因为他们奠基性的工作,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应用前景充满

3、希望。拓扑描述的是当一个物体在未被撕裂的条件下,被拉伸、扭曲或变形时保持不变的特性。拓扑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些基本特征如“孔”的数量,来描述形状和结构。在一个拓扑学家的眼里咖啡杯与面包圈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它们都只有一个“孔”,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把拓扑学这种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中,人类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探索和发明各种新奇的材料。现在已知的拓扑相有很多种,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拓扑材料能够促进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的研究,而且在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也会有很大应用。量子态很敏感、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与拓扑相物质结合,就会得到稳定的状态

4、,对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取材于郭爽、苗千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者有了结果。B高冷:这里指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心高气傲。C青睐:这里指对这些理论的重视,“睐”读作li。D提供:“供”读作gng,书写的第六笔是“一”。2下列关于“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是问基础科学对科学研究有何帮助。B“基础科学真正有用”中“有用”指科学理论当下可转化为商业应用。C“科学研究必须有用”中“有用”指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前景被看好。D“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中的“用处”指基础科学

5、提供无限可能。3下列对“材料一”第四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咖啡杯与面包圈即使撕裂也保持不变。B咖啡杯与面包圈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C咖啡杯与面包圈都能促进超导体研究。D咖啡杯与面包圈能帮助人类理解规律。材料二“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排列原子,物质会具有哪些性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的一次著名的演讲在底层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理论上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下操纵物质的排列形式,我们就可以利用物质所展现出来的特性做各种不同的事。”几十年之后,化学家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新奇的分子,并且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三位杰出的化学家也因此获得

6、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化学家利用高超的实验手段,操纵原子的排列形式,合成出新奇的分子,从而设计出各种分子机器。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并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它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那么大。第一步,索瓦日合成了一种名为“索烃”的两个互扣的环状分子;第二步,斯托达特合成了“轮烷”,并实现了可以上升07纳米的“分子电梯”及可以弯折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第三步,费林加设计出了分子马达,这个马达可以让一个28微米长、比马达本身大1万倍的玻璃缸旋转起来。有了这三步,分子机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7、“一旦你能控制这种运动,一切皆有可能。”获奖者之一费林加说,“可以想象,医生能将这些分子机器人注入你的血管,【甲】。”费林加还曾说:“也许化学的力量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创造,创造那些从未存在过的分子和物质。”分子机器还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硅基芯片的信息存储密度遵循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和性能,每隔1824个月会提高1倍),而分子芯片能实现分子尺寸上的信息存储,所以不必遵循摩尔定律,在存储密度上能大幅超越硅基芯片。分子机器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看来还任重道远,但是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自然

8、会有突破。今年的诺贝尔奖证明,探索未知世界、挑战人类极限,最终也能得到认可。(取材于邱晨辉、李晨阳等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下列语句最适合填写在【甲】处的一项是(3分)A并且发现新的拓扑相材料 B然后寻找癌细胞并释放药物 C引发病灶细胞自噬性死亡 D依照摩尔定律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5分子机器具有 、可移动等特点,具有可执行某种特定任务、 的功能。(2分)材料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荣贵研究员表示,大隅良典得奖实至名归。“他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他的工作非常系统和深入,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自噬”来源于希腊语的“自我”和“吞噬”,自噬表示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吃掉”。20世纪50年代

9、中期,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够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溶酶体。90年代大隅良典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利用面包酵母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然后进一步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大隅良典设想:在自噬过程处于活性状态时,干扰液泡中的降解过程,随后自噬体就会在液泡中累积,从而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因此他培养了缺失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突变体,同时通过让细胞“挨饿”逐渐刺激酵母发生自噬。结果令人震惊,不到一个小时,液泡中就充满小型的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就是自噬体。他的实验证明了酵母中存在自噬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验证和表征自噬过程中关键基因的方法。1992年,大隅发表了这个关键性突破。

10、自噬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细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沃约德雷蒂奇在科学美国人上写道:“想一想当食物匮乏时,生物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它的生理活动肯定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开始分解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同样,当细胞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生长因子缺乏等特殊情况时,细胞就会组装更多的自噬体,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分解成可利用的养分和能量。”细胞自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自我循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清除衰老的细胞器或者被氧化损伤的蛋白。如果我们的细胞里存在损坏的或有毒的蛋白质且长期积累就会引发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或者糖尿病。目前,大量研究

11、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为多种疾病开发可以让病灶自噬的药物。比如自噬的持续激活会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对于一些耐药或者凋亡耐受的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取材于曹玲等的相关文章)6大隅良典获奖的主要原因,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 B发现了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溶酶体C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 D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7下列对“材料三”第三段中“挨饿”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液泡降解过程受到干扰 B组装更多的自噬体C分解营养物质 D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8“材料一”指出:“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

12、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三项获奖成果分别为未来提供了哪些可能。(6分)(2017西城一模)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

13、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

14、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观)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15、。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