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5322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生态环境与健康.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医学教研室 刘立亚 电话:6330229,课 题:绪论 生态环境与健康 学时:2h,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及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熟悉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 3.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想象上游情景,医务工作者相当于一个站在急流边上的救护人,当看到沿河而上的落水者(病人)时,他们就跳下水去把他们救上来。接着,又有另一名落水者沿河出现了。 所以,他们整天忙于救护落水者,而没有时间走到上游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掉到河里去? 这些落水者是

2、自愿掉下河里(责任在他们本身)?还是被推下水(责任在他人)。 针对这些原因应该做些什么?,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一 门综合性应用医学学科,它以人群和个体为研 究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原理和 方法,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通 过实施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达到预防、控制 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的概念,按WHO的观点: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 象,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完好 状态。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3、,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因此,它包含以下内容: 躯体健康,即生理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个人能力的发挥、社会的认 可和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的一致性。 道德健康。,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1、人类生物学因素:如先天性疾病和伤残。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物理、 化学等)和社会环境因素。 3、行为生活方式:营养、风俗习惯、嗜好、 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 4、卫生服务因素:如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医源性疾病,公共卫生体系等。

4、,二、寻找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 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探求病因和致病因素作用规律,定量评价。,亚健康: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系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亦称“健康的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的提出,是积极健康观的体现。针对,三、控制危险因素的策略与措施,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 问题与对策,1、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2、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 3、传染病防制出现复杂局面; 4、人口与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二、我国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对策,(一)以人为本,落

5、实科学发展观; (二)预防为主,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全面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四)坚持三级预防的原则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对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2)增进个体和群体健康:健康教育,增强自我 保健意识。 3)特殊保护: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婚前检查、 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2、第二级预防 (Secondary

6、prevention) 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主要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的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 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和设立专科门诊等。 对传染性疾病:应做到“五早”,加强管理,严格疫 情报告。 对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 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3、第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慢性病患者医学监护,减少不良作用,预防 并发症和伤残。 已丧失劳动力或伤残者康复医疗,延长寿命,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促进健康,降低发病率, 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保护健康,降低病死率

7、, 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恢复健康,提高生存率,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一、预防为主:重要性认识、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大卫生观:全社会参与 三、生态平衡观(环境观):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四、多病因的观点:联系的观点 五、量化研究的观点:认识、掌握规律 六、亚健康观:即亚健康也是一种健康损害 七、以法治理:加强卫生立法、执法,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环境,一、环境基本概念 (一)环境(environment)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 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1、自然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

8、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2、社会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由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所构成的环境。,(二)生物圈(biosphere)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2km的厚度和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高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水、适当的温度及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是组成生物圈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9、非生物环境组成(图21)。 生态系统内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叫生态平衡(ecoequilibrium)。,图2-1 池塘生态系统图(ecosystem),(四)食物链(food chain)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 彼此形成一个由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 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 律。 生物放大作用(P13):,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的危害效应:如汞污染所致的水俣病、镉污染所致的痛痛病等。 水俣病致病途径简图: 工、农业污染 低水平无机汞 有机汞 较高位营养级生物如鱼、贝类体内高浓

10、度有机汞 中毒。,(五)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 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并可以通过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特征来定义。活力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服务的功能;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其反馈机制,在受胁迫时维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保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结构稳定是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二、环境的构成要素,(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指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

11、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微生物体内的化学组分。,(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如声、光、振动、电磁辐射等。,(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因素在人们大脑中的反应,并通过心理素质的折射构成其具体内容。,(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1.物质的统一性:组成人体的某些元素含量与

12、地壳及海水中的量呈明显正相关。 2.作用的双向性:适应和改造环境,但又受环境制约。故要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 3.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有益”和“有害”并存。有害方面主要是自然灾害和地球化学因素(某些化学元素在局部地区浓度过高或过低);有益方面如日照、适宜的微小气候、森林绿地等。,三、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人群健康效应谱 这种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呈“金字 塔”形分布的模式就是人群健康效应谱。这种效应谱 有冰山现象之称。,(三)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中有害因素能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及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1、危害因素的毒性大小、剂量、作用部位、持续时间、进

13、入人体的途径和环境条件; 2、机体状态: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个体易感性和遗传因素等。,第二节 环境污染,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指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引起 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及其他 生物生存的现象。,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大气污染包括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前者 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后者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性污染 如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未经处理或处 理不当,就可造成空气、水、土壤等的污染。,(二) 生活性污染 生活垃圾、粪便、污水如未经处理或处理 不当也会污染环境。,(三)交通运输 主要有

14、颗粒物、氮氧化物、CO、多环芳烃 和醛类。据报道,北京市大气中74%的碳氢化合 物、63%的CO和50%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 (四) 其他 地面尘土飞扬、水体和土壤中的挥发性化 合物,意外事件如工厂爆炸、火灾、核泄露等。,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书P17图2-5)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 的作用下,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降低,甚至消失, 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环境自净 (self-purification).主要包括: 物理作用:通过扩散、稀释、沉降、吸附等; 化学作用:通过氧化、还原、中和、水解等

15、; 生物作用:包括吸收、分解、降解和转化等。,(三)生物转化作用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酶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过程(biotrans- formation)。,(四)大气污染的种类,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气 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 1、气态污染物 包括气体和蒸汽。主要有SO2、NO、NO2、CO、 烃类和酯类。 2、颗粒污染物 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前者主要有尘土、 煤尘,后者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四、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急性中毒 1、煤烟型烟雾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 2、光化学烟雾事件:如美国洛杉矶。 3、生产事故:如前苏联切尔若贝利核电

16、站爆炸 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中毒事件等。 (二)慢性损害 1、慢性中毒 以发生在日本的公害病最为典型。公害病是指 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1)水俣病:世界上第一例报告的公害病,由 甲基汞引起。,(2)痛痛病 又称骨痛病,由镉中毒引起。 2、非特异性慢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人群一般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升 高和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三)远期危害 1、致癌作用:90%左右由化学因素引起 1类:即确认致癌物,87种 2类A组:对人很可能致癌,63种 2类B组:对人可能致癌,234种 3类:即可疑致癌物,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物,仅1种(己内酰胺)。 2、致畸胎作用 3、致突变作用,(四)间接效应,1.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是大气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以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存,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甲烷(CH4)、氧化亚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