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5090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一、 乾隆与清漪园2(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就在园林工程全面铺开之际,乾隆皇帝没有留在京城监督工程进展,而是陪同皇太后前往江南视察,这是乾隆皇帝的首次江南之行,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此行随身携带了董邦达绘制的那张西湖全景图。,图卷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奉皇太后钮祜禄氏自乾清门启銮后,出正阳门,右转沿西河沿大街西行,过宣武门前,出广宁(安)门,过宛平县拱极城,至卢沟桥,再过长新(辛)店、塔洼,前往良乡县黄新庄行宫的情景。 (乾隆南巡图卷卷一“启跸京师” ),乾隆自一七五一年三月初一日到达杭州,驻跸于圣因寺行宫。本卷描绘乾隆沿西湖苏堤游览的情景。,本卷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五月初四日,

2、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南巡回京,进入天安门后,经端门,走向午门,即将进入紫禁城的情景。,五百年前,清皇室的先祖大金国皇帝完颜亮也曾派使臣去杭州绘制了西湖图卷,后来这些描绘江南美景的画卷,成为完颜亮入侵南宋的作战地图,但是还没等打到西湖,完颜亮就客死他乡,最终也没能实现亲眼目睹江南风光的夙愿。,对于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室来说,江南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在全国首屈一指,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视。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曾经六次下江南考察民情,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乾隆,也同样有着浓厚的江南情结。但和康熙相比,乾隆对江南的风光景色似乎爱之更深。和祖父康熙一样,乾隆也曾六下江南,而他前三次下江南恰好是在清漪园修建期间。,

3、惠山园,惠山园(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的这个小小的园林,初建时叫作惠山园,在嘉庆年间,被改名为谐趣园,是乾隆皇帝仿造无锡锡惠公园中的寄畅园建造的,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曾二次游寄畅园。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园林。,惠山园(谐趣园),寄畅园知鱼桥(七星桥),寄畅园有知鱼桥,名字来自庄子的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桥身低矮,接近水面,便于观鱼。七星桥具有村野味道及其与自然的真正的鱼水情缘。惠山园里也建了这样一座知鱼桥。,惠山园知鱼桥,又宽又高,还有精美的石坊与栏杆。,惠山园知鱼桥,八音涧,无锡寄畅园有八音涧,水在石间流动,声音优美动听

4、。,玉琴峡,清漪园的惠山园有玉琴峡,水声淙淙,与八音涧异曲同工。,惠山园里,假山亭台的整体布局深得寄畅园的精髓。惠山园以池为中心,环池建有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八个景观,惠山八景都是江南景致的典型代表。,惠山八景,惠山园在嘉庆年间,被改名为谐趣园,并在湛清轩的前面增建了涵远堂,涵远堂的修建影响了原来疏朗通透的视觉效果,在园林界被认为是一个败笔。,涵远堂,惠山园(谐趣园),惠山园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的收获,后来在乾隆二十二年和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又两次下江南巡视,每次下江南必有宫廷画师随行,按照乾隆的旨意,江南的美景被大量临摹,一幅幅图画被送往京师,成为正在修建的清

5、漪园的样本和参考。,杭州西湖上有苏堤,清漪园昆明湖上有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清漪园西堤上也修建了六座桥,就连沿西堤栽种的柳树也和苏堤相同。,苏 堤,杭州西湖,颐和园西堤六桥: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颐和园西堤六桥: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bn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从整体布局上看,杭州西湖景区,孤山在北,西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苏堤。,孤山,西 湖,苏 堤,从整体布局上看,北京清漪园,万寿山在北,昆明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西堤。北山,南湖,西堤的大格局,两者几乎一模一样。,乾隆的江南情结,然而,如果从园林整体观

6、察,人们又会在相似之中发现更多的不似。比如西湖上笔直的苏堤,在清漪园里变成了蜿蜒曲折的西堤,它与昆明湖和万寿山的配合,恰到好处,正是这种重在意蕴的借鉴,和因地制宜的再创作,使得清漪园的景色神似江南,而又胜似江南。直到此时,人们才彻底领悟了乾隆的江南情结与这座园林建设之间密切的因果关系。,正是对于江南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加上北京西郊瓮山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激发了乾隆皇帝欲罢不能欲望,促使他不惜违背诺言,再次开始了园林建设。,败家石,清漪园乐寿堂前有一块巨石,它长八米,宽两米,高四米,重达二十多吨,它产自北京房山。,乐寿堂前败家石,败家石,最早是明代官吏米万钟发现了它,决定不惜成本把它搬运回家,

7、结果,石头刚运到半路,米万钟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家财,这块石头让米万钟倾家荡产,所以人们称它为败家石。后来乾隆皇帝也看上了它,要把它作为乐寿堂前的屏风,因为石头太大,为了搬它进院,乾隆甚至不顾太后的反对,拆掉了院门,后来这块巨石被重新命名为青芝岫xi 。意思是青色的灵芝形状的石头。从房山搬来的青芝岫成了清漪园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摆设。,仔细观察两幅图 拍摄的方向,乐寿堂,水木自亲,园林的取材,其实在清漪园建设过程中,被搬来的不仅仅是这块石头,堆砌假山的太湖石来自江南,建造殿堂的珍贵木材来自全国各地,万寿山上的松树,显露着黄山青松遒劲的风骨,接天映日的荷花,荡漾着水乡荷塘清凉的气息。,园林汇集各地著名

8、风景,除了苏杭风光,各地著名的风景也在这里汇集,位于南湖岛上的望蟾阁,原型是湖北的黄鹤楼,后山的四大部洲,是藏式风格建筑,连接东堤与南湖岛的十七孔桥,依照北京的卢沟桥修建而成。,南湖岛上的望蟾阁,乾隆年间,南湖岛上的望蟾阁是一座仿武昌黄鹤楼的三层建筑,寓意此处为月宫仙境。,武昌黄鹤楼,南湖岛上的望蟾阁,每当夕阳西下,登万寿山远眺南湖岛,澄辉雾霭中,巍峨的望蟾阁隐现在天光水色中,虚无缥缈,颇为壮观。只可惜,英法联军一把火将仙山琼阁般的望蟾阁烧得精光,而如今的涵虚堂虽踞于高台,但其气魄比起当年的望蟾阁则相去甚远了!,现在南湖岛上的涵虚堂,涵虚堂正面,涵虚堂正面,涵虚堂北侧,后山的四大部洲,四大部洲

9、,十七孔桥,廓如亭,南湖岛,南湖岛,十七孔桥,廓如亭,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从中间向左右两侧数,都是九个桥孔,九为最大,象征皇家的尊严,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子,石狮共有544只,比起卢沟桥还多了59只。,十七孔桥石狮,北京卢沟桥,北京卢沟桥,北京卢沟桥,园林设计还隐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意韵,昆明湖湖区三个部分都有一岛,寓意着神话传说中东海上的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 海上仙山 ” ,比喻园林如同人间仙境。,“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

10、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昆明湖西湖中有团城岛, 南部湖中有藻鉴堂。,南部湖中岛上原有的建筑, 都於1860 年烧毁。藻鉴堂西北的畅观堂, 地势较高, 可东眺颐和园全园景色。昆明湖由北向南逐渐收拢, 东堤和西堤在南端汇合於绣漪桥昆明湖水便从这座桥下注入通往北京城的长河之中。,清漪园东堤之上有镇水的铜牛,代表风调雨顺;昆明湖西北岸有耕织图,展示男耕女织,两者遥遥相对,象征着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万寿山东面的城关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万寿山西面的城关宿云檐,供奉着武帝关羽,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南湖岛上的龙王庙里有龙,南面凤凰墩上有凤,一北一南、一龙一凤,象征着龙凤

11、呈祥,成事顺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祝福。,园林设计还隐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意韵,东堤之上镇水的铜牛,代表风调雨顺;,当年牛耕景象,当年蚕织景象,民国时期耕织图全景,昆明湖西北岸有耕织图,展示男耕女织,两者遥遥相对,象征着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个内涵与景色非常独特的地方。,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把重视农桑思想与园林景观有机地结合,遂令在颐和园的一角按水乡农家风格建造在当时看来有点另类的景观, 乾隆在这儿建造了织房、染房、蚕房,同时种了桑树。修建极富江南风情的水村居。这和颐和园的整个建筑似乎不太一致,,乾隆皇帝命内务府将位于地安门

12、附近的织染局全部迁移到玉带桥西北与稻田毗邻的地方,将“男耕”与“女织”珠联璧合,融为一体,清宫内务府织染局是专门任职宫廷所用丝织布匹的生产机构其织出的布头上均绣有“织染局”三个字,当织染局迁到耕织图后,生产的织品就全部用“耕织图”取而代之。乾隆命圆明园的十三家蚕户迁移到耕织图。四周环植了大量桑树,蚕沙交错,心裁声声,使得“耕织图”的名称额外更加名不虚传耕织图取代了织染局后,成为了一所名不虚传的织染作坊。,清漪园集中华名山胜景和东方传统文化于一身,可以说观一园如观天下。,公元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历经十五年建设,清漪园全部建成。这是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几十万工匠的心血和汗水物化而成的一座园

13、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锦绣华园。乾隆希望这座园林成为一座后人无法超越的纪念碑。当初,大臣三和疏浚水利万万没想到会修建出一座绝世园林。,回溯园林诞生的过程,宫廷画师董邦达奉旨绘制西湖图,也万万没想到这幅画卷会成为设计清漪园的参考,从一步步推进的施工,到一次次的江南之行,清漪园的兴建,计划周密而且步骤严谨,回溯园林诞生的过程,人们发现完整详尽的建设方案, 只存在于乾隆一人胸中,也许起初的灵感,只是来自一次不经意间的触动,而帝王的手笔,盛世的财富,和能工巧匠的智慧,让一个人灵感的孕育和激发,演化成一场全国总动员的宏大创作。,在昆明湖的东岸,有一座二层小楼,叫作夕佳楼,它始建于乾隆时期,从名

14、称上就可以看出,这里是观赏夕阳的最佳场所。,夕佳楼,夕佳楼,“夕佳”二字来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夕佳楼望去,傍晚的景色与诗中的意境,完美的融合,成为清漪园里一道著名的风景。,乾隆永远的遗憾,乾隆也写过不少描绘园中日落景色的诗句,但是他本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些景色,他被自己的一个决定约束了一生,因为违背诺言修建了清漪园,所以乾隆为自己定了特殊的规矩,每次去清漪园只能上午前往,中午返回,不在园中过夜,以此作为自律和反思,也许能稍得天下人的谅解吧。这一次乾隆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而欣赏不到清漪园的晚景成为乾隆永远的遗憾,夕阳下的清漪园朦胧而又虚幻,它留下了许多故事,也留下了直到今天仍然未解的悬念。,夕阳下的颐和园,夕阳下的颐和园,夕阳下的颐和园,夕阳下的颐和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