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说文体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4973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说文体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章说文体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章说文体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章说文体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章说文体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说文体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说文体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说文解字的体例,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该书的编排体例。 重点:熟悉说文的部首。 难点:弄懂说文的编排方法。,许慎说文敘,叙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於亥,知化穷冥。,一、部首编次例,“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段玉裁 :“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圣人造字实自象形始,故合所有之字,分别其部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

2、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杂乱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颜黄门曰:其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原。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此最为知许者矣。盖举一形以统众形,所谓隐括有条例也;就形以说音义,所谓剖析穷根源也。是以史篇、三仓自汉及唐递至放失,而说文遂专行于世,如左公、毛公之诗传、春秋传皆后出,而率循独永久勿替也。”,段氏强调:“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一上一部“一”字注) 部首的排列多数是“据形系联”,少数是

3、“以类相从”。,(一)据形系联者:,一、(古文作二)、示、三、王、玉、珏; 刀、刃、丰、耒; 人、匕(倒人)、匕(从反人)、从、比(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北(从二 人,相背); 子、了(从子无臂)、孨(从三子)、(从倒子)。,(二)以类相从者:,五、六、七、九; 甲、乙、丙、丁、戊、己、巴(“巴”次于“己”之后是据形系联)、庚、辛、辡(“辡”次于“辛”之后是据形系联)、壬、癸;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酋(“酋”次于“酉”之后是据形系联)、戌、亥。,段氏注云:“类聚,谓同部也;群分,谓异部也。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五百四十部次第,大略以形相连次,使人记忆易检寻。如八篇起人

4、部,则全篇三十六部皆由人而及之是也。虽或有以义相次者,但十之一而已。部首以形为次,以六书始于象形也;每部中以义为次,以六书归于转注也。”,按意义相近排列,如“齿”、“牙”、“足”,其中“牙”形不似而意义近。 部首一般是部里字的形旁,只有少数是部里字的声旁。比如,卷三上“句部”:“拘”、“笱”、“钧”,部首为声旁。“丩部”:“”、“纠”,部首亦为声旁。卷九上“司部”,收一个“词”字,“司”为声旁。,二、部中字序例,(一)与部首义相反者必排在一部字之末,例如: 夂(以后至也)、夆、夅、夃、 (跨步也) (二)以部首字相叠所造之字必排在一部字之末。例如: 耳、耴、耽、聠、聸、聯、聊聑、聶 (三)凡用

5、作东汉皇帝之名的字,一律列于一部字之首,对其字义不加解释,仅注“上讳”, 以示尊君。例如“禾”部: 秀(汉光武帝刘秀)、稼、穡、穜、稙、種、,(四)大部中字的排列多是以类相从,其间又有先实后虚或先近后远、先美后恶之别。,1以类相从者: 水部:洫、溝、渎、渠、瀶 女部:姓、姜、姬、姞、嬴、姚、嬀、妘、姺、 玉部:玲、瑲、玎、琤、琐、瑝,2先实后虚或先近后远者: 手部:掌、拇、指、拳抠、揖、攘、拱、捡 牛部:牡、特、牝、犊、牭牢、犓、犕、牴、 3先美后恶者: 示部:禧、禄、祯、祥、祉、福、祺祲、祸、祟、 女部:姝、好、姣、媌、嬽、嫿、婠妨、妄、媮、妯、嫌、婞、嬖,例 外,例如:玉部的“珛”字,释义

6、为“朽玉”,而“珛”前后的字如“瑛球琳”等均为“美玉”或“玉光”。 又如“女”部“ * ”释义为“好皃”,而“ * ”前后的字如“孃、嬒、婬”等均含有“不良”义。,三、释形例,(一)象形 根据王筠文字蒙求一书的统计,说文中共有象形字 264 字,其释形用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象形”、“象某某之形”(或“象某某形”)、“从某,象形”(或“象某某”)。,1“象形”,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曰: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 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 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2“象某某之形”,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 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

7、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 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 鬲:鼎属。象腹交文,三足。,3“从某,象形”,石:山石也。在厂之后,口象形。 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 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 巢:鸟在木上曰巢。从木,象形。,(二)指事,据文字蒙求的统计,说文中共有 129 字,其释形用语主要有两类,即“指事”、“从某,某某(“某某”指解释的话)”。,1“指事”,上:高也。指事也。 下:底也。指事。,2“从某,某某”,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8、。,(三)会意,据文字蒙求统计,说文中的会意字共 1254字,其释形用语主要有“从某,从某,会意”、“从某从某(或从某某)”、“从某从某,某,某也”、“从某,某某(解释语)”四类。,1“从某从某,会意”(或“从某、象某,会意”),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圂:豕厕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会意。,2“从某从某”,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从女从又。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相:省视也。从目从木。 从:相听也。从二人。 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3“从某从某,某,某也”,章:乐竟为一章

9、,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夏:中国之人也。从夂,从页,从臼。臼,两手;夂,两足也。,4“从某,某某(解释语)”,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桀:磔也。从舛,在木上。 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莽荐覆之,下有冰。,(四)形声,形声字在说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共有 7690字,占总数的 80%以上。许慎对形声字的释形用语主要有“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声”、“从某省,某声”、“从某,某省声”、“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某亦声”)等五类。,1.“从某,某声”,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 赏:赐有功也

10、。从贝,尚声。 诚:信也。从言,成声。,2“从某从某,某声”(或“从某某,某声”),穅:穀皮也。从禾,从米,庚声 宝:珍也。从宀玉贝,缶声 春: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3“从某省,某声”,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耆:老也。从老省,旨声。 屦:履也。从履省,娄声。 弑:臣杀君也。从殺省,式声。,4“从某,某省声”,齋:斋戒,洁也。从示,齐省声。 茸:草茸茸貌。从艸,聪省声。 恬:安也。从心,甜省声。 犊:牛子也。从牛,渎省声。 营:市居也。从宫,荧省声。,5“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某亦声”),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娣:女

11、弟也。从女从弟,弟亦声。 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因,因亦声。,(五)转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考:“老也。从老省,丂声。”,(六)假借,四、释音例,一、读若 瑂,读若眉。 二、声训 天,颠也。 八,别也。 三、指明声符,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符与形声字本身的读音是不同的(一般是双声或叠韵关系)。 (1)路、雒、赂、骆、洛、络、略、落、烙、辂(上古音来母,铎部) (2)骼、胳、格、阁(上古音见母,铎部) (3)客 (上古音溪母,铎部) (4)貉(上古音匣母,铎部),五、释义例,一、声训 二、义训 :直训、义界、譬况 三、形训,对于象形字,许慎的分析侧重于对字

12、的外形、轮廓的说明,使字的形体解释与字的本义相符合。 例如: 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鸟鹿足相比,从比。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 文:错画也。象交文。,对于指事字,许慎的分析侧重于对指事符号的说明。 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 亦:人之臂亦(腋)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血:祭所荐牲也。从皿,一象血形。,对于会意字,许慎的分析侧重于说明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冰。 暴:晞也。从日、出、廾、米。 弄:玩也。从廾,持玉。,对于形声字,许慎的分析侧重于指明形符。 锦、切、赖、務、嬴 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 切:刌也。从刀,七声。 赖:赢也。从贝,剌声。 務:趣也。从力,敄声。 嬴:少昊氏之姓。从女,羸省声。,拓展书目,1汉字发展史话,商务,1991年。 2古今字洪成玉 ,语文出版社,1995年。 3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1988年。 4说文小篆研究赵平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说文解字今释汤可敬,岳麓书社,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