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4747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系讲稿总论2010-10-9.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泌尿系统疾病,第一章 总论,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脏的基本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掌握肾脏病的常见症状 三掌握肾脏病的常用检查,泌尿系统的解剖,长10cm,宽5cm,厚4cm,泌尿系统的解剖,泌尿系统的解剖,11胸椎棘突,3腰椎棘突,肾脏大体结构,近端小管,肾小球,远端小管,集合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髓袢,肾微细结构图,肾小球,肾小管,肾小管,【肾脏生理功能】,排泄(小球滤过+小管分泌) 代谢产物、毒物、药物 调节(小管重吸收、分泌)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 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素、活性D3,【肾脏生理功能】,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实现,【肾脏生理功能】,肾脏内分泌功能,

2、肾 素,前列腺素,促红素,活性D3,RAS,PG-K-Ks,Epo,1,25(OH)2D3,调节血压、水、盐,调节血压、水、盐,调节RBC生成,调节钙磷代谢,肾性高血压,肾性水肿,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肾脏疾病的检查】,一、 尿常规检查 (一) 蛋白尿(Proteinuria )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超过3.5g,称为大量蛋白尿。,一、 尿常规检查 蛋白尿 (proteinuria),一、 尿常规检查 蛋白尿机制:,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和/或电荷屏障损伤;,一、 尿常规检查 蛋白尿分类,临床上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蛋白尿程度一般较轻,每日不超

3、过1g ,解除诱因后蛋白尿在短期内消失,常见于下列情况: 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类型,蛋白尿类型 产生机理 主要蛋白 肾小球性 滤过屏障受损 白蛋白为主 肾小管性 重吸收功能下降 溶菌酶、2微 球蛋白 溢出性 血中小分子蛋白合成增加 轻链,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分泌性 肾小管在炎症刺激下分泌 IgA 组织性 组织破坏后释出 NAG等,一、 尿常规检查,(二) 血尿(Hematuria ) 尿沉渣RBC3/HP可诊断为镜下血尿。 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或血凝块时,称肉眼血尿(1L尿含1ml血即呈肉眼血尿)。,血尿的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如各种肾炎、结石、结核、肿瘤等

4、。 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药物引起等。,血尿的原因:, 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如急性阑尾炎、急或慢性盆腔炎等 功能性血尿:如运动性血尿等。,血尿,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变形的红细胞)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一定价值。,一、 尿常规检查,(三)管型尿(Urine tube) 管型是由于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而成。 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 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 脂肪管型(肾综) 蜡样管型(肾衰竭),一、 尿常规检查,(四)白细胞尿 (Urinary leucocyte ) 尿沉渣检查时,白细胞超过5个/HP为异常 (五)细菌尿 中段尿培

5、养菌落计数超过105个/ml,一、 尿常规检查,(五)尿量异常 每日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每日尿量400ml称为少尿 每日尿量100ml称为无尿 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尿量 持续超过750ml,称为夜尿增多,二、肾功能测定,(一)肾小球滤过功能 内生肌酐清除率(可靠): 正常平均值为 9010ml/min,女性较男性略低; 血肌酐浓度(Scr): 在110mol/L以下(男性53108mol/L,女性4497mol/L); 尿素氮(BUN): 为3.27.1mmol/L。,二、肾功能测定,(二)肾血流量测定 常用对氨基马尿酸法,正常平均值为600800ml/min。,二、肾功能测定,

6、(三)肾小管功能测定: 1)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尿糖、氨基酸、磷酸盐测定 2)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尿比重、尿渗透压测定 3)尿酸化功能测定,三、其它辅助检查,肾活检 尿培养、尿路平片 静脉和/或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 放射核素肾图及肾扫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肾脏疾病的症状】,一、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其中血尿必备。 如上述症状持续4-8周以上,病情不断恶化,则可能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疾病的症状】,二、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s syndrome ):

7、病史可较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浮肿。可出现慢性进展性肾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的症状】,三、隐匿性肾炎综合征(Latent nephritis syndrome ): 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无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肾脏疾病的症状】,四、肾病综合征 (“三高一低”) (Nephrotic syndrome ) 主要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及高血脂症等。,【肾脏疾病的症状】,五、慢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 (Chronic renal failure syndrome) 肾小球功能慢性持续性下降,出现贫血、夜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

8、高、低钙高磷、双肾萎缩等。,【肾脏疾病的症状】,六、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 可伴脓尿或菌尿等。,【肾脏疾病的症状】,七、高血压(Hypertension ) 为常见症状之一,高血压严重程度与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肾脏疾病致高血压有两大类: 肾血管病变所致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一)诊断格式 临床诊断、病理诊断、肾功能诊断、并发症诊断。 举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增生性IgA肾病 肾功能正常 肾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二)防治原则 1去除病因/诱因 2控制炎症,

9、免疫抑制治疗 3治疗合并症 4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1.肾脏病发病机制:通过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研究,预防疾病发生。 2.肾脏病慢性进展机制研究:可通过临床干预改善疾病预后。 3.替代治疗研究:人工重组EPO及骨化醇的应用,提高肾衰病人的生活质量。 4.人工器官和肾移植:极大改善尿毒症病人的预后。,第一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肾小球病是指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 本章主要介绍原发性肾小球病,它占肾小球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10、,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代谢性:糖尿病,肾淀粉样变 CTD:SLE,紫癜性肾炎 肿瘤:MM 其他:肝炎相关性肾炎等,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Alport 综合征 薄基底膜肾病,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病理分型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类】,肾小球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类型无

11、肯定的对应关系。,【发病机理】,肾小球疾病 发生机制,免疫反应:,体液反应:CIC+原位IC 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肾小球固有细胞 炎症介质:RAS、TGF-、NO,高血压 蛋白尿 高脂血症,非免疫因素,【发病机理】-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一、蛋白尿 概念:150mg/d 机制:分子屏障和(或)电荷屏障受到破 坏所致 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特点:量大、非选择 性 有肾小管毒性,【临床表现】,二、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 无痛性 全程性 不含血块 可伴大量蛋白或管型 相差显微镜示尿红细胞畸形 尿红细胞容积变小,【临床表现】,三、水肿 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 四、高血压 水钠潴留 肾素分泌增多 降压物质分泌少 五、 肾功能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