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44582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资料: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整理人:风过无痕整理时间:2011年记得,你曾经也深深爱过。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独家撰写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将于2009年6月10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分析、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

2、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每3年对雇主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雇佣情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3万份。1. 

3、;   2009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6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65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3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44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

4、能够从事的598个职业,共计648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58%(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共计108个行业,涵盖了全国所有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2.    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3.    调查方式向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

5、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即毕业第二年的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9类:有工作,与专业有关;有工作,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正在读研究生;无工作,准备考研;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这9类毕业状况叫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按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中不应包括正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按图所示的比例计算,大学毕业生

6、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82%(即53%+28%+1%),就业率计算基数应为可以就业的人95.9%(即100%-3.9%-0.2%),据此计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  重要结论: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半年后就业率是86%,而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是88%。                      &

7、#160;              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 将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2007届的就业状况对比,如图所示,可以看出,2008届大学生毕业与2007届相比,半年后的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2007届的88%到2008届的86%),与专业相关以及无关的就业都略有下降,而国内外读研的比例稍有增加。- 59 -

8、 重要结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比2007届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国内外读研比例同比稍有增加。注意到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是2009年1月,此时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已经使就业市场明显萎缩。 2007届、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对比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 1、各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名词:麦可思计算了各省的流入率、流出率与净流入率,以反映了各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吸纳力。     流入率=在外省读书到本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 

9、60;   流出率=在本省读书到外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     净流入率=流入率流出率。反映了一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纳力。 主要结论: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净流入率高,除云南省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以流出为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单位:%2、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对比名词:麦可思研究把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经济地理区域:    a)  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江苏、

10、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福建;    b)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包括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    c)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包括重庆、安徽、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    d)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主要结论:“孔雀依然东南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呈“西材东送”。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生源只占全国的35%,但接纳了全国59%的应

11、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高职高专生源占37%,但在此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0%。    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三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其本地毕业生占雇用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26%、39%、51%。     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科大学在吸引优秀生源上有优势。    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好,在就业成为大学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的今天和以后,发达地区的大学能够吸收更好的生源,其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会提高

12、较快。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 1、各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名词:麦可思计算了各省的流入率、流出率与净流入率,以反映了各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吸纳力。     流入率=在外省读书到本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     流出率=在本省读书到外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     净流入率=流入率流出率。反映了一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纳力。 主要结论: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净流入率高,除云南

13、省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以流出为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单位:%2、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对比名词:麦可思研究把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经济地理区域:    a)  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福建;    b)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包括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    c)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包括重庆、安徽、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

14、山西、陕西、四川、云南;    d)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主要结论:“孔雀依然东南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呈“西材东送”。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生源只占全国的35%,但接纳了全国59%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高职高专生源占37%,但在此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0%。    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三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其本地

15、毕业生占雇用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26%、39%、51%。     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科大学在吸引优秀生源上有优势。    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好,在就业成为大学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的今天和以后,发达地区的大学能够吸收更好的生源,其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会提高较快。职业分析说明:根据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麦可思2009全国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职业为644个,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职业为598个,合并在一起共计648个职业。“就业比例”的数据,是指在某类职业中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

16、业总数的比例。 1、本科毕业生职业分析 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小类排名  2、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分析 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小类排名行业分析 说明:根据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行业为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行业107个,二者合计108个行业,涵盖了中国所有行业。“就业比例”的数据,是指在某类行业中就业的2008届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总数的比例。主要结论: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

17、业行业。 雇主分析主要结论:“民营企业/个体”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4%的211大学应届毕业生、44%的非211本科应届毕业生和60%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  主要结论:无论何种类型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均主要集中在300人以下和3001人以上。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211为36%、非211本科为47%、高职高专为54%.。收入分析指标说明:    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

18、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收入的平均值。 1、总体分析主要结论:从2006届到2007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有显著增加,但从2007届到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有较为明显的下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收入从2007届到2008届略有下降。可见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科毕业生收入2008届本科各专业中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小类单位:元 2008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中类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单位:元   3、高职高专毕业生收入   下图为2008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  2008届高职高专各专业中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  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小类单位:元 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各职业(按职业中类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