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744559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马皑 Chinafzxl198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精神过程的科学。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一心理学是怎样的学问,一是它的切入点,从微观入手; 二是它的方法,强调客观与科学; 三是它的结论,必须经得起检验。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对比,心理学的科学性可从其目的上表现出来: 描述发生的事情; 解释发生的事情;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控制发生的事情;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一)心理学之所以是科学是由于使用了科学的方法

2、去认识人,又称为观察,并且客观地记录你所观察的现象。核心的要求是真正能反映客观的真实,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 在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实验、测量、访谈、统计、行为分析等。,1描述发生的事情:,对所观察对象的状态、原因进行的分析与判断。 演绎方法用他人已经证明的原理解释时下所发生的事件,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方法通过观察得到的并已经检验的结论,对事件进行解释,从个别到一般。,2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在充分掌握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以因为某个变量的出现而对将要出现的事情进行预测。SOR,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通过对引起事件的变量的有效控制和协调,可以将事件的发生控制在我们所期望的范围之

3、中。,4控制发生的事情,以客观真实的描述为基础,以科学的解释为手段,以准确的预测为检验,以有效的控制为目的,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向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5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二)心理学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人格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 同一个体在相同情境下,一般有较为一致性的行为方式 不同个体在同样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同一个体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1生物学基础。又称为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

4、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生物学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遗传的和先天的。,影响我们产生不同人格与认知的因素:,2社会基础。指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影响我们产生不同人格与认知的因素:,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进而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个性特点的个体心理。,影响我们产生不同人格与认知的因素:,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获得的收益和身份,它影响个体的认知与人格。 包括:生命资源、人际资源、能力资

5、源、经济资源、地位(权力)资源等等。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现实与资源与交换与地位,以心理学为方法,研究在司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行为与精神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探讨实现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科学方法,提高司法的效率。,二司法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法律行为是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因不具有法律意义是非法律行为。,以个人为主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从生理上是刑事责任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同生理状态(正常人与残疾人,怀孕与分娩等);不同精神状态(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

6、责任能力,如正常人、人格异常者、精神病人);特殊法律身份,是在自然人中进行的比较,具有特殊的角色(其实就是权力。国家公务人员、国家机关派驻人员、军人、司法人员等。在刑法和行政法中,某些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需要有特殊身份,如受贿)。,1研究不同主体的法律行为,以群体为主体依次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人和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一般群体等。,2研究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特点 参与司法活动的个体、群体处于不同情境,担任不同角色时,相互产生作用时的心理特点。 作案人怀疑对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 司法人员侦查、起诉、审判、矫正工作的承担者。 相关人员被害人、证人、辩

7、护人、鉴定人、翻译等。,3探讨提高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人质危机谈判中的心理学技巧、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罪犯矫正中的心理学方法等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实战技术展现着心理学的价值。,1司法人员 人员选拔什么类型的人适合干什么工作;某一工作适合那种类型的人从事。 人员素质司法人员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如认知、情绪、加工方式与决策等。 心理健康防止情绪波动、职业倦怠、抑郁、压力的缓解等;心理调节、疏导、咨询、治疗。 从事司法工作是一种特殊职业角色的扮演,三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2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等 犯罪人特点与犯罪心理 为什么他(她)成为被害人 证人的作证

8、能力和证言的可靠性,发案阶段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提出假设。刑事案件的出现首先是物质存在的时、空现象。除了何时?何地?何事相对明确外,其他信息要靠我们从已有的物质痕迹中去进行推论,再得出如何因?何种手段等信息,从而开展侦查思维,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和方法。,3不同诉讼阶段中的具体问题解决,案件性质判断依据报案人所提供的情况,根据发案现场所反映的信息,对属于何种类型的案件所做的初步判断。比如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意外事件等。 动机和目的判断动机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具体性质,对动机和目的的最初判断等同于假设的提出。而假设错误,检验的过程也就失去意义。 危机处理对个别如人质危机、群体性事件等现行案件的处理,需

9、要谈判专家或决策者掌握个体或群体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学原理,果断地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防止事态的发展。,侦查阶段侦查过程是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的过程,而原有假设的认知线索主要是经验。经验作为一种直觉,具有或然性。在侦查过程中过于相信自己的初始判断,容易导致以主观而非客观的方法开展工作。所以必须要根据新的证据与线索,及时调整甚至修改原有假设。,A,犯罪心理痕迹检验。犯罪心理痕迹是从犯罪现场的物理痕迹和相关人员记忆中所提取的,能反映作案人动机、目的、能力、情感、情绪、性格、气质等综合性信息。,人体痕迹手印、足迹、皮纹、气味、体液、皮屑、毛发、血迹、粪便、步伐等。被害人在现场的位置、创伤的部位及力

10、度、血迹的分布、搏斗痕、摩擦痕、挪动痕等。 工具痕迹工具、工具的主人、类型、类态、重量、体积、效果、物理痕迹等。工具一般分为锐器、纯器、绳器、爆炸物等。,从现场状况、遗留物和有关的时空关系上提取:,手段分析专业手法、业余手法、习惯性手法、随意性手法、标识性手法等。 物品痕迹挪动情况、翻动情况及位置、失踪物品的价值、失踪物品的体积、失踪物品的反常情况、烟头、衣物、纤维、文字、食物等。 现场破坏情况毁灭性破坏、伪装性破坏、扰乱性破坏、随意性破坏、目的性破坏、无意性破坏等。,对于全部案情而言,最初提取的知情人记忆痕迹仅仅是感觉过程,具有零散性。完成知觉过程,依赖侦查人员的思维活动,对其进行整合。,从

11、知情人记忆中提取:,作案人的人类学特征性别、年龄、身高等。 作案人的表现型特征长相、体态、面部特征、表情、情绪、口音、语速、步伐、步态、伪装等。 作案人的行为特征动作、力度、顺序、路线等。,源于被害人和证人的信息:,从现场及知情人口中采集的信息仅仅属于零散的感觉信息或单维的知觉与判断,需要从相互关系和相互印证的层面进行编码和加工,进而形成侦查人员自己对案情的知觉和判断。,B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基本步骤,物理学原理不同的力,不同角度的力,不同速度和力度的力,均会产生不同形态的物理痕迹。 化学原理不同化学成份,不同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生物学原理个体的人类学特征导致不同形态的物理

12、特征。,心理学原理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危害结果结果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原因行为过程行为的动机与目的行为人的类型形成该类型的生理、环境、心理因素。 是什么:结果状态零散痕迹 为什么:痕迹与结果的关系痕迹演化的过程 可能性:痕迹中表现的作案人信息,当前的、过去的等。,C犯罪人特征描述。根据对犯罪和犯罪现场的仔细的、行为方面的勘察,获得有关犯罪人人格和生活方式的线索,通常是指对未知的犯罪人的家庭情况,职业和性格的精确预测。,D.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识别谎言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非言语识别(通过观察对象的行为、表情等非言语行为)、言语识别(通过分析言语文字本身)和仪器识别(通过借助一定仪器收

13、集有效生理指标来分析)。而我们目前国内所指的测谎技术仅仅是指仪器识别一项。,仪器识别方法中所借助的仪器就是测谎仪。包括多道生理记录仪、谎言记录仪、声音压力分析仪、心理压力测评仪,或者其他类似的仪器(无论是机械或是电子的),这些仪器,或者是仪器测试的结果主要用于说明个体是否诚实的诊断性评价。,我国实务中所普遍使用的测谎仪就是多道生理记录仪 它最基本的功能是连续、真实、永久、同步地记录血压、呼吸、皮电图形的变化,并且被用于,或者是它的结果被用于作为一个鉴定结论,来判断个体是否诚实或不诚实。通过事先编制的问题引起被测人相应的生理反应,通过多道生理记录仪收集被测人的生理反应数据来进行谎言的分析与判断。

14、这些数据目前主要包括:呼吸、血压及脉搏和皮电反应。,两大测谎流派准绳(或称控制)问题测试法。其主要目的在于直接检测被测人在某一问题或事件上是否说谎或欺骗。 和犯罪情景测试法。通过问题扫描,来检测被测人是否有着对案件具体情节的认识和记忆,从来推断他是否为案件知情人或犯罪人。,E审讯。审讯是执法或司法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运用言语等沟通方式与被调查对象进行的交流,其目的在于获取反映案件事实的证据,并对已掌握的证据进行检验,从而了解案件事实的过程。司法实践中,审讯的对象往往是犯罪嫌疑人,与报案人、被害人、证人的交流一般使用讯问概念。,起诉与庭审阶段检察机关通过对已有证明材料的审查判断确定犯罪事实。对口

15、供和证据可靠性的分析是关键环节。法院依据证据和法律开展思维与决策。,在法律文书中使用心理学方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性及行为的分析,特别是主观恶性的分析,可以使用大量心理学知识。从人性与人格、社会环境的多个层面,表达各方的理由。,抗辩阶段的技巧。抗辩过程是双方或多方通过言语表达、证据使用,促使法官采信本方观点的过程。在此阶段不仅阐述重要,而且否定对方也有作用。如何利用在法庭上的权利,找准时机,有一定的心理学技巧。 对量刑阶段结果的分析。惩治犯罪有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目的,从任何一起个案中,我们都应得出社会预防的教训,从而丰富犯罪预防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分析案件原因,尤其是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为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提供策略。,处遇阶段处遇阶段是矫正犯罪人的人格、态度、习惯、危险性等不良心理内容的阶段,也是心理学方法使用的最为广泛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