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把栏杆拍遍.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4158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衡——把栏杆拍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衡——把栏杆拍遍.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栏杆拍遍,教学目标: 1、 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结构划分: 1节: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16节: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17节: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补充注解:,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光复:恢复原有的领土、统治或事业。 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自嘲:自己嘲笑自己。 凛然:恐惧、畏惧。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磅礴:(气势)盛大。(气势)充满。 金戈:金属制

2、的戈,配有铁甲的战马。形容战士的雄姿。指战争。,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浪子: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尤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悲怆:悲伤。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闲置:搁置在一边不用。 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苟安: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干练:精明,有才干和经验。 诽谤: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独裁:独自裁断权威或权力。实行专制统治,独揽大权。 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五内俱焚:五脏即内

3、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顺达:顺利而通行。 委婉:言词、声音等婉转曲折。,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咀嚼: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阅历: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 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谗言: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化身: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形体。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婉约:委婉含蓄。柔美。 浇铸:把液态的金属注入模中,使硬化而具有特殊形状。 遒劲: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掰开bi: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魅力:很能吸引

4、人的力量。,解读文本: 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 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这是文章

5、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预习思考:,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4辛弃疾在带湖别墅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结合勾画关键语句进行。,辛词解读,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

6、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似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 搵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典故:晋人张翰见西风起,想起家乡鲈鱼的美味,便弃官回乡。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典故:三国时许汜

7、去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谈,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将此告之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记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像你这样琐屑的小人,自己有何面目去见像刘豫州那样的英雄人物?”,(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年光如流 ;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典故: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所种之树已长到几围粗,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人怎么能不衰老呢?“我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难以实现,辜负了自己雄心壮志。”,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

8、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典故: 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词人用它来嘲讽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复北方。,永遇乐,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9、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文本探究,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水龙吟中“

10、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看不惯丑恶世相的刘孟节, 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辛弃疾有一份抗金复国、报效祖国的热血,但南宋朝廷却不对他不理不睬,词人惟有痛拍栏杆,才能发泄心中的无限的郁闷与悲愤!,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他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用刀和剑、用血和泪铸成的词作。 通过

11、“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并传达了他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悲愤之情。,辛弃疾南归后为何“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预习思考1,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预习思考 2,“时隔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他本来是以

12、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预习思考 3 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辛弃疾在带湖别墅时心情如何?,“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13、”?”,预习思考 4,辛弃疾的词与其他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预习思考5,以武起事,以词人终,经历,词作,用刀和剑刻成 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说

14、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预习思考6,总结,归纳辛弃疾的形象: 词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既是文学家,更是政治家、军事家。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把爱国之歌一首首唱响,把悲怆之声一声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思考: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从文中找出例证并加以阐述。,一、比较 二、想象,写作特色,第一处对比:破阵子与满江红对比 作者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与杜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

15、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一、比较,第二处对比:将辛弃疾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 作者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第三处对比: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做比较。 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并称的,但作者却在同中见出异来。 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

16、山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 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词正是这样的词。,第四处对比: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 作者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二、想象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