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3011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鉴赏,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导航 对点考纲解读,建模 课堂精讲精练,试做 三年考题试做,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考点剖析 (1)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指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要求学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所谓“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说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同。就拿文言虚词“以”来说,它有时充当介词,有时充当

2、连词。,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3命题规律 从近年课改区和全国其他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型相对稳定 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 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以”“而”“乃”“其”“之”“为”。,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

3、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2015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北史来护儿传节选选文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

4、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进行断句。如文中的人名“护儿”“宇文忻”、虚词“所”“及”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

5、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解析:本题从强加因果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C项,强加因果,来护儿被害是因为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而且当时隋炀帝已经被抓。,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译文: _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译文: _,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1)句中关键词:“军旅”“咨怨”“游幸”,全句大意。第(2)句中关键词:“凶逆”“王室”“泉壤”,全句大意。,陛下兴起战事,

6、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若,何,乎,乃,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规定 应掌握的 18个常见 文言虚词,而,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代 词,文言虚词 的 分类,副 词,助 词,连 词,介 词,代 词,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看语法结构,文言虚词 解题方法,看对应位置,看特殊标志,看语气表达,看具体语境,看删换变化,看句式特点,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1下列加线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

7、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磬置水中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解析:A目的连词,来;B.介词,把;C.并列连词,而且;D.顺承连词,而;E.连词,因为;F.介词,凭借;G.介词,把;H.介词,在。,BG,一、“以、而、其、于、为、之”梳理与整合,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2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

8、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答案:名词,可译为“原因”;动词,可译为“认为”;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凭借”;介词,可译为“把”;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词,可译为“因”;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9、;介词,可译为“在”;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连词,表界限或范围;动词,可译为“用”。,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3“而”字集训 (1)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 【点拨】 对“而”字表意关系的辨析,可以从意义方面进行辨析。“而”字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主要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而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 A并列 B承接 C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 ( ) 以其求

10、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答案: A C B B,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2)怎样辨析修饰、承接关系。 【点拨】 从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判断下列句子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 A修饰 B承接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11、之 ( )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答案:B B A A A A B B,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4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答案:连词,并列关系;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

12、而”;连词,递进关系;连词,修饰关系;连词,承接关系;代词,同“尔”,可译为“你”;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5请解释下面语段中12个“其”的含义和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 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答案: 这五个“其”均用作代词。相当于“其中的”;相当于“自己”;相当于“它的”;相当于“它”;相当于“这(个)”。 均用作副词。表

13、揣测,大概;相当于“将”;表祈使语气,一定;表反诘,相当于“难道”。 三个“其”字,均用作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6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答案: 助词,动词词头;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介词,可译为“到”;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介词

14、,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7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答案: 介词,可译为“因为”;动词,可译为“是”;介词,可译为“对、向”;介词,可译为“被”;动词,可译为“作为”;动词,可译为“做”;介词,可译为“为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介词,可译为“替”;句末语助,可 译为“呢” 。,结束放映

15、,返回导航页,8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答案: 动词,可译为“到、往”;代词,可译为“他”;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代词,可译为“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人称代词,可译为“我”。,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1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答案: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副词,可译为“多么”;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