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963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培训-平衡协调.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衡和协调训练,解放军105医院实习小组 凌晨,内容,一、平衡的概述 二、平衡功能分级与评定 三、平衡功能训练,2,一 、平衡的概述,3,返回,平衡的定义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4,返回,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又称一级平衡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1)自动态平衡:又称二级平衡 (2)他动态平衡:又称三级平衡,5,返回,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2、,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6,返回,7,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返回,感觉输入,视觉系统 躯体感觉 前庭系统,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运动控制

3、,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4、。,二、平衡功能的分级与评定,12,返回,平衡功能分级,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IV级:不能完成活动,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平衡的评定,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Balance Master,S

5、mart Balance,Equitest等。,14,返回,观察法,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3侧方走,倒退走,环行走等。,平衡训练方法的分类,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16,返回,三 、平衡功能训练,17,返回,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支撑面积 平衡的条件 稳定极限 摆动频率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机体应付姿势变

6、化的策略,18,返回,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原则,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从睁眼到闭眼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19,返回,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20,返回,平衡训练方法-仰卧位,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平衡训练方法-肘膝跪位,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

7、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平衡训练方法双膝跪位和半跪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平衡训练方法-坐位,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练。,25,返回,平衡训练方法-站立位,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 静态平衡训练 他动态平衡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26,返回,四 特殊的平衡训练前庭功能的训练,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27,返回,五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1平衡功能训练

8、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28,返回,五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29,协调功能康复训练技术,协调的基本相关概念,协调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百度 协调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康复医学(第三版) 共济失调 是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

9、、步态和语言障碍,协 调 训 练,定义 恢复平稳、准确、高效运动能力的方法 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 意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 适应证:深感觉障碍、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脑性运动失调、震颤 性麻痹;因不随意运动所致的一系列协调运动障碍者 禁忌证: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脱位未愈 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者 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操作方法及程序,卧位开始 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进行 训练 简单动作开始 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 最初几天的简单运动为上肢、下肢和头部单一轴心方向的运动

10、,然后 逐渐过渡到多轴心方向 复杂的动作包括:双侧上肢(或下肢)同时动作、上下肢同时动作、 上下肢交替动作、两侧肢体做互不相关的动作等。,协 调 训 练,大动作开始: 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行 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睁眼练习开始: 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两侧程度不等时先从轻侧开始 注意事项 给予足够时间休息,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相等。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并注意保护,协 调 训 练,操作方法及程序,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协调训练的目的 是改

11、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 协调训练基本原则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重复性训练 3.针对性训练 4.综合性训练,上肢协调训练,1. 轮替动作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 2. 方向性动作练习:指鼻练习、对指练习、指敲桌面、画画、下跳棋等。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先慢后快 3. 手眼协调:插拔木棒、抓物训练、画画、写字、下跳棋、拼图或堆积木等。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第三节协调训练方法,下肢协调训练,1. 轮替动作 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 2. 整体动作 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跑、跳绳、踢毽子等。 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先慢后快逐渐练习,训练开始时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善后,将有些训练项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