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42677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评人物素材:屠呦呦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关键点一:创新首创性、关键作用,这就是屠呦呦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圝圝1967年,越南战争陷入拉锯。当时,一种可怕的瘟疫席卷战区,杀伤力之大远胜于子弹炸药,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是战斗性减员的45倍。这种古老的瘟疫正是疟疾。越南方面向中国求助。1967年5月23日,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

2、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圝圝那一年,屠呦呦39岁。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圝圝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圝圝问题出在哪里呢?圝圝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这就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

3、:“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青蒿素到了1972年才获得命名,此时研究组尚不知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圝圝参与“523”项目的单位遍布北京、上海、云南、山东等全国各地,人员也数以百计,这是一个具有浓重时代特色的大规模政府主导的合作项目。而屠呦呦,这个仅仅是助理研究员的女性,在此时成为了发挥历史性作用的那个人。小启示:由无到有,首先要找准方向圝圝科学发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意味着没有方向,实现从无到有,首要突破的就是“有”,正

4、确的方向是成功的起点。圝圝“谁第一个找到青蒿?谁第一个提炼出抑制率100%的青蒿素?谁第一个运用于临床?”拉斯克奖评委会提出的这三个标准做一个简单梳理,即追问“从茫茫物质世界中,将特定物质中的特定成分提取出来,导向特定的疾病靶标”,这三个环节的第一个完成者是谁?在研发新药青蒿素的三个关键点上,屠呦呦都是“第一人”。上海大学教授顾骏关键点二:痴心不改 “她真的爱它,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屠呦呦的父亲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那时,每当父亲去书房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他旁边,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童年的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也就是在

5、这段时期,屠呦呦爱上了医学。父亲的诊所曾接诊过一位重症病人,病人已经去过不少地方医治,都不见好转。父亲很认真地察看了病人的情况,又问了家属一连串的问题,都没能找出病因所在。那天晚上,父亲茶饭不思,早早地躲进了小阁楼里,翻阅那些厚厚的医书。第二天,病人又一次出现在诊所里。这一次,父亲不再像昨天那样眉头紧锁,而是胸有成竹地给病人诊治,很快确定了他的病因,并开出了药方。没过几天,那位病人又来到诊所,这一次,他不是来看病的,而是给父亲送来一面大红锦旗。“我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感觉特别崇高。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自己也穿上白大褂给别人医治的模样。我一定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屠呦呦这

6、样写道。后来,屠呦呦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没有选择中医,而是选了当时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这让她的父亲颇感意外,但屠呦呦此时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她对父亲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我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这样的情怀,始终支撑着她在制取青蒿素的路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当时,在进行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出现过某些指标升高等现象。她的老伴李廷钊至今都记得,那段时间她每天回家一身的酒精味,那是她亲自服药试验留下的味道,而这样的以身试药,最后甚至导致她肝中毒。这两天,面对来采访的记者,她把两本书摆在沙发上,

7、推荐给他们,说:“你们想知道我的生平,这里面讲得很详细了。”两本书里,一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另一本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前者她学术研究常用,厚厚的卷册已被翻得起了毛边;后者则刚刚从柜子中取出,藏青色的皮质封面还蒙着薄薄的尘土。“她真的爱它,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一名记者感叹道。小启示:最接近孩子的天性,也能最有效发挥孩子先天的优势潜能据屠呦呦读中学时的同学回忆,屠呦呦“成绩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她有个特点,就是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不只是屠呦呦如此,教育上众多的史实和实验都表明,对孩子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最有利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最接近孩子

8、的天性,也能最有效发挥孩子先天的优势潜能。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关键点三:孜孜求真2000多个方药,190多次失败,爱迪生般的试错之路圝圝王满元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本笔记本。这本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交给他,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药材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圝圝透过泛黄的扉页,王满元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

9、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用了3个月时间,她收集了包括内服、外用、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圝圝从2000到1,她与同事开始了爱迪生般的试错之路,结果包括青蒿在内的中药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都不如传统的氯喹效果好。“难道在中医药这个宝库就掘不出宝来?一个氯喹不可超越,一个常山已到尽头,真的无路可走?”屠呦呦不死心,她又回到原点,从典籍出发,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了钥匙。圝圝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

10、终于发现了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小启示: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圝圝屠呦呦代表中国大陆科学家的诺贝尔奖首破纪录,也是对那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论者的提醒。科学有自己的科学规律,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它无法严格地用投入去预测产出,不是简单地资源叠加就能创造出新事物,也很难按部就班达到预定的目标。余建斌圝圝“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系主任、屠呦呦的关门弟子王满元关键点四:融会贯通我们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圝圝屠呦呦所获得的这个诺贝

11、尔奖,究竟是授予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一时间,国内舆论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屠呦呦的获奖代表了中医的胜利,甚至有舆论将青蒿素冠以“中国神药”之名。圝圝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发言人汉斯弗斯伯格表示:“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被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可以说,这是受到了传统医学的启发,但这个奖项并不是给传统医学的”。圝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饶毅等人曾在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中指出,青蒿素的发现证明了一条成功的中药研究的道路,即确定中药特定化学成分和特定疾病的关系,用传统的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

12、的新用途。他表示,这种模式打破了“对中药必须使用复方,且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必须用它自己特殊的标准”的成见。圝圝“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圝圝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先生都微微一笑,不作回答。王满元说,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小启示:她的成就事实上是将中西医结合取得的圝圝屠呦呦还有一段不引人注意的经历,她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后,1959年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的成就事实上是将中西医结合取得的,她所使用的实验筛选法和化学、药理分析也是西医而非中医的方法。圝圝所以,培养创新人才事实上是要培养视野开阔、动手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创新人才不是简单知晓历史的人或历史的继承者,而应是充分理解历史并能运用历史智慧进行创新的人,是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