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41788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淮北初中语文教师齐丽娟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教学重点: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的,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并且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以来,

2、即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好,又到了我们上课的时间了。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插几句题外话:今天中午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我知道这附近的夜市有一家炸酱面非常好吃,嗯嗯,对,就是你说的那家面馆!真的特别好吃对吧?于是我就推荐她一起去吃,但是她说她没有吃过,怕不合她的口味,因而不敢尝试。如果你是我,你会用怎样的道理来说服她呢?嗯,你是说她不去也要硬拉着她去吗?但这样不是在强迫别人吗?我们应该摆事实,说道理让她心甘情愿的踏

3、进那家面馆。那到底要怎么做呢?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边,今天呢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看看他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怎样让别人信服他的,然后我们再来解决吃炸酱面的问题。2. 介绍作者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对,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梁启超先生。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应该是其长子梁思成了,他是我国非

4、常著名的古建筑方面的研究专家,他和林徽因相敬如宾的爱情佳话一直为人称道。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梁思成对我国古建筑所做出的贡献不能不说没有其父梁启超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梁启超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3. 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

5、讲特点。(2) 、速读,梳理基本内容: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旁骛 佝偻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 断章取义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三)、引导理解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

6、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两个分论点,你能找到吗?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对,第一个在第三段,第二个在第五段。都在段首。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3.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揣摩作者演讲这几段时的语气)师总结: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

7、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其二:老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还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构。这一部分作者先提出要说的问题,然后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照应开头,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行文非常严密。4.朗读第六、七段。课文第六、七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 思考:(1) 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 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

8、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

9、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5.朗读第八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然后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6. 第

10、7段,引佝偻丈人的话和曾文正的话,论证角度有何不同?这段中所用英法公事房和英法两国人走路的样子这两组事例有何特点?提示(1):引佝偻丈人的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正面论证;引曾文正的话“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为反面说明。提示(2):这段中所举英法公事房和英法两国人走路样子这两组事例,分别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7.第8段所说凡职业都有乐趣的四个原因,与本段结尾处所引孔子的两段话有何关系?提示:第一是参与的乐趣,第二是努力的乐趣,第三是竞争的乐趣,第四是忘我投入的乐趣。这正好与孔子所说“知之”、“好之”、“乐之”、“乐以忘忧”这四种境界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巧妙

11、地为大家指引了走向人类理想生活的路径,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全文的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能做到敬业和乐业就是“合理的生活”。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自己也会随之充盈而美丽起来,我们的学习也是同样如此。(四)、拓展探究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

12、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五)、总结提升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初步解读,你能总结出怎样写作议论性的讲演稿吗?(出示课件4)1.议论文三要素: 、。2.议论文三要素的关系。3.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学生讨论后总结)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三要素的关系:(统领) (证明) (纽带) 论点 论据 论证 (理论和事实) (道理、事实、比喻、正反对比、引用等)3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总分总,即引论本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