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40890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x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

2、、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

3、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

4、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

5、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

6、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

7、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

8、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

9、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

10、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

11、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0000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