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4076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中学2013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华中学 2013 高高一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冶铁技术的进步 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扶植 中外经济的交流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 2.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 周礼有“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3.下列

2、电视或电影中出现的画面不违背史实的是( )A.封神榜中的士兵用的是铁制兵器B.西游记 中唐僧在长安郊外见到水转翻车C.英雄 中李连杰用的可能是柄钢剑D.水浒中武松喝酒用的是色彩绚丽的粉彩大碗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账,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促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5.下列不属于封建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举措的是( )A.

3、实行盐铁官营 B.组建自由劳动力市场2C.实行 “工官”制度 D.实行“匠户”制度6.元代将金钱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元朝统一中国 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 棉花种植的推广A. B. C. D.7.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A. B. C

4、. D.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句诗反映当时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的地理位置C.隋断帝曾多次巡游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9.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嬴政之父秦异人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其实质是( )A.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B.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C.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入到政治领域D.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

5、走私贩运 B.抑商、 “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1.明初,老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货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3金钱交易。到了明英宗时规定,江南百姓缴纳赋税一律以银折纳,白银代表了纸钞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这一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初资本主义萌芽,所以主币采用纸钞B.明初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是为了维护商品经济的发展C.明英宗时规定用白银代替纸钞是为了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民用

6、工业的诱导而兴起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13.“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引自姚贤镐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14.“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对此话的准确理解是( )A.列强在华创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利用外国技术B.列强的侵略瓦解着中国的首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市

7、场、商品市场C.便于民族资产阶级利用外资,做大做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列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5.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 (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4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16.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外商在华开办的企业A. B. C.

8、D.17.“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往者” “无效”的原因是( )A.列强的侵略B.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18.“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园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 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1863 年 B.18851895 年C.19121

9、922 年 D.19371947 年19.下边的一组“火花”图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火柴业的力量源泉,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指的是( )A.抵制洋货,盲目排外 B.不择手段,追求利润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520.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反映的是我国( )A.1949 年的情况 B.1952 年的情况C.1953 年的情况 D.1956 年的情况21.1960 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指的是( )A.长期战争的 B.

10、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22.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 年农业生产状况表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文革”23.据资料统计,四川在 20 世纪 50 年代森林覆盖率仍为 20%,6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 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B.“大跃进 ”运动中毁林炼钢C.盲目垦荒及商业性采伐D.长流流域洪灾频繁,造成水土流失24.1973 年和 1975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 9.2%和 11.9%。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

11、20 世纪 70 年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6B.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促使经济状况好转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5.1953 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 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26.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 1 到图 2 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

12、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7.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重要意义有( )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A. B. C. D.28.1978 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 30 多年的光辉历程,改革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 元,如今增加到 4140 元;改革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 2.5 亿,如今年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 2500 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13、 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A. B. C. D.729.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0.“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 ”运动 D.“文化大革命”第卷 非选择题(40 分)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 材料一 20 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 1912

14、 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59 家,资本总额 286 万元;1919 年已发展到100 家,资本总额 1245 万元这些公司在引进近代农业机械、新品种种植和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促进商业性农业生产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到 20 世纪 20年代之后,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引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近代前编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 年 11 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从日本侵略者后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 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 480 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1)根据材料一概

15、括 20 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 (10 分)8(2)材料二中, “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 480 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8分)(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 分)32. (20 分)59 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特别报道:变迁:“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9(1) “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 分)(2) “二五”计划期间, “大跃进”为什么最终迅雷不及掩耳 “大倒退”?(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