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740576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照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2006年是实施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日照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

2、认真清理规范新开工项目,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市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3:47.9:35.8调整为14.6:49.7:35.7。农业生产战胜严重干旱,实现增产增收。粮食总产达到105.2万吨,比上年增长4.8%;畜牧业、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和7.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新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3.9%和118.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

3、7家,新增24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8家,新增22家,其中过10亿元的1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7.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8%和29.3%。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区新增大型超市、连锁店16家,营业额过亿元的商业零售企业达到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33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9亿元,制造业、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4、节能降耗减排取得较好效果,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COD排放总量等主要控制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长25%,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5家,新创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品牌11个。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了日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9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5处市级试点镇的规划建设顺利实施。“三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投资10多亿元加强了

5、“路、水、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918万元,落实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专项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889万元、成品油价格补贴7126万元、农机和良种补贴473万元。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后劲同步提升,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县域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2.8%和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3.7和10.4个百分点。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和莒县、五莲

6、工业园被正式确认为省级开发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三)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成功承办了第六次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渠道。坚持“对外主攻日韩,扩大港台,拓展欧美;对内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对接江浙沪粤”的招商工作策略,先后赴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香港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投资环境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6亿美元,吸引内资310亿元。总投资4.9亿美元的韩国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商务部批准,成为山东省有史以来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标志着

7、我市对外开放和工业化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期工程将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有3个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配套项目同步开工建设。亚太森博二期、华能日照电厂二期、岚山超超临界电厂等大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7%,其中出口增长38.9%,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工业制品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接轨青岛工作成效明显,去年两市之间先后组织四次大规模的经贸、科教考察交流活动,两市政府签署了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备忘录。全年我市共从青岛引进项目219个、到位资金19.1亿元,日照港至青岛港海运直通开航,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在我市设立

8、了虚拟空港。我市成功入选“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对外开放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港口发展实现亿吨跨越,特色经济迈出新步伐。日照港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交通部、省政府的审查,拉开了港口建设发展的新框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个,完成投资27亿元,新增吞吐能力2300万吨。特别令人振奋的是,经过开港开放20年的奋力拼搏,日照港跨入了亿吨大港行列,成为中国大陆沿海第九个、山东省第二个亿吨大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比上年增长30.7%;集装箱运量25.27万标箱,增长18.3%。港口资本运营实现新突破,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省首家

9、上市的港口企业,募集资金10.81亿元。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开工建设临港工业项目29个,完成投资45.4亿元;38家临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0%、67%和72%。口岸“大通关”建设取得新成效,港口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日照至韩国平泽航线年客运量达到1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2%。我市作为全国首站城市,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大型路演和“中国物流万里行对话新大陆桥”等活动,扩大了东方桥头堡的对外影响。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00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9%和32.4%。“水上运动之都”建

10、设迈出新步伐,成功承办了470级帆船世界锦标赛、全国帆船锦标赛总决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各项筹备组织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科技园不断完善服务环境,在校大学生达到5.5万人。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市校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五)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编制完成了城市燃气、绿地系统、对外交通等专业规划和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重点项目规划,市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

11、到91%。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推进市政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9个、完成投资24.4亿元,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工程进度达到71%,今年6月将建成使用;投资5亿元、全长41公里的南北沿海公路建成通车,成为连接我市南北城区及港口的快速通道;北京路、济南路、临沂路等城市主干道贯通;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完成95%;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0万平方米、造林6万亩。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对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实行重点整治,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对海域、岸线、耕地、森林、山体、河流等自然资源

12、,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解决石材加工污染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依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护了全市生态环境。去年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城市空气质量在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我市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六)财源建设成效明显,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适应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和综合治税、诚信纳税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强财源建设、税收征管、支出绩效考核、非税收入和专项资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财税

13、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8%,居全省第三位。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基本保证了公共财政的需要。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420亿元和45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1亿元和104亿元;加上异地银行贷款余额66亿元,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成功举办了2006日照银企合作促进会,签约贷款208亿元,已到位资金130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式建立开发性金融合作关系,签约政策性贷款13.5亿元;组建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和担保公司,搭起了银企合作的新

14、平台。保险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七)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14项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其中投资1.33亿元,建成92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6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2.1%;投资859万元,对全市10处重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整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460公里,硬化路通村率提高到98%;投资3422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4.33万平方米;对240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5%,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对625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实施了经济适

15、用住房货币直补,对291户市区低收入家庭落实了廉租房补贴政策;“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家店663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4.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跨区域转移2.63万人。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保障金1095万元。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825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61.3万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成功举办了海洋科技论坛暨科技合作洽谈会,聘请在青院士、专家成立了海洋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

16、究中心25家,争创中国名牌2个、山东名牌17个。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8%,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7%,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年培训60万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市“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组建启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保证了群众饮食及用药安全。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两城镇等3处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海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气象、驻外机构、红十字会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民主法制和“平安日照”建设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