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05387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心理学 精讲班 主讲老师:甘利婷,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作和练习; (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第三节

2、选择教学策略,(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除了上述三种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外,还有独立学习、适应性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教学方式。 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 与合作学习等。 答案:情境教学,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本章也是教材的一般内容,考试概率相对来说要低一

3、些,主要考试一些要点的记忆。 本章三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群体管理;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具体来讲,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 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二)班级规模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

4、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其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三)班级的性质 (四)对教师的期望,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例: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案: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例:2、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 的过程。 答案: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群体的含义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二)群体的基本特征 群

5、体的基本特征有三个: 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三)课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者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该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一)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

6、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二)非正式群体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如班级中的英语兴趣小组等。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该区别非正式群体是积

7、极型、中间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常作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措施:首先,要了解群体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

8、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三)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含义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2课堂气氛的类型 在通常情

9、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3课堂气氛的作用 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4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2)教师期望影响课堂气氛。 (3)教师的情绪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

10、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1吸引与排斥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出现人缘好的学生、被人嫌弃的学生和遭受孤立的学生。因此,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2合作与竞争

11、 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它们都以能否满足各自的利益为转移。,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例:1、群体动力包括 、群体规范、课堂气氛与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等等。 答案:群体凝聚力,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例: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D、课堂气氛 答案:D,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例:3、课堂里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的结果 A、群体

12、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答案:B,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课堂纪律是指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

13、的控制 2课堂常规的建立 3学生座位的分配 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座位安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二)课堂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3教学过程的规划,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14、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 有人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有人还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种类型。,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例: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 的行为。 答案: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